這個夏天,比故宮門票還難搶的,是清華北大的參觀名額。

隨著暑期的到來,人們積壓的出行需求得到瞭充分釋放,親子遊、研學遊一片紅火。清華、北大恢復校園預約參觀通道後,至今一“票”難求。

盡管官方名額秒沒,傢長們也不願輕易放棄讓自傢娃去名校朝聖的機會,他們轉而把目光投向清北主題研學團。千元遊遍北京知名景點、在燕園聽狀元分享學習經驗、結營後獲得官方證書……各種令人心動的宣傳讓傢長們果斷為孩子的未來再下一筆投資。

然而,“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即使真的有餡餅掉下來,小心地上也有個陷阱在等著。”自7月中旬以來,越來越多的傢長開始通過網絡媒體維權發聲,曝光孩子參加清北研學遊被騙的經歷。7月24日,“北大通報研學團違規預收費150萬”的新聞,更是將紅極一時的清北研學遊推向風口浪尖。

這些打著“清北”名號,欺騙消費者的研學遊,其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黑幕?亂象叢生的研學市場,又該如何走入正軌?

01

“三坑”清北研學遊

坑娃 坑傢長 還坑清北學生

“註意!報瞭這個夏令營的孩子趕緊退!”

近日,一名網友在小紅書平臺上發帖,稱自己花費5980元給孩子報名的清北夏令營,在出行時承諾的項目全部臨時更改,校園也進不去,無奈之下隻能報警處理。

該帖子下,還出現瞭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一位清華學生評論:“看到有人說夏令營半夜翻墻進清華的。”帖主表示,翻墻進校的團隊正是自己孩子所在的研學團:“十一點多去翻墻,還被逮住瞭,然後被趕出來。”

這樣的情況,在今夏的清北研學團中屢見不鮮。據多傢媒體報道,傢長花費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報名瞭清北研學團,最後孩子反饋連校門都沒進去。主辦方給出的理由也十分可笑:暑期人多,約不到名額。

除瞭高價研學團之外,我們註意到坊間還流行一種相對便宜的一日遊,即預約進校+學生導覽。鳳凰網旅遊通過小紅書添加到幾位“清北研學老師”的微信,瞭解到預約費用為300元左右/人/校,再加錢還能請到清北學霸帶逛。

事實上,這些黑心研學遊的組織者以高報酬兼職作為誘餌,釣來瞭多名清北學生做“黑導遊”和“黑講師”。近日,北大學生發表的一篇名為《北大學子帶您揭秘清北研學騙局》文章,就揭露瞭其中的黑幕:

7月13日,當事人通過報名研學行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講師招募,前往金球國際參加“清北狀元分享會”,同期還有其他3位清北學生。隨後他們在現場與輔導員(同樣是兼職學生)溝通得知,研學行公司並非此次活動的主辦或承辦方,隻是一個溝通中介。更令人氣憤的是,該公司以價格談不攏、分析內容講得不好為理由,拒絕給他們支付任何報酬。

同時,一名北大在校生也曝光,早在暑假前,她就關註到校內樹洞出現瞭招募研學輔導員的帖子,可觀的酬勞和包吃包住的條件吸引瞭身邊許多同學報名。然而,這些研學營實際食宿條件非常差,一個輔導員要負責四十個人。還有人因為質疑主辦方被逐出工作群,至今沒有收到酬勞。

看到此處,我們可以大致梳理出黑心研學遊背後涉及的灰色產業鏈。

首先,這些研學遊的主辦方絕非正規機構,即便從事研學業務,招搖撞騙的成分也比較大。他們往往不會親自招生或帶團,一邊聯系中間聯系人和黃牛,吸引學生傢長報名,另一邊把遊覽行程全部外包給地接。

其次,這些主辦方或營地通常沒有自己的師資,也請不來任何專傢,他們采取的方法是把招募輔導員、講師、研學導遊的工作再外包給其他公司,招來的兼職者基本都是沒有導遊證或從事研學旅行資質的大學生以及社會人員。最終,主辦方通過將服務層層外包,既規避瞭責任,也能輕松坐享其成。

02

研學產品良莠不齊

教育焦慮助長瞭灰色生意

當黑心研學遊內幕曝光後,一時之間社會上針對研學旅行的負面言論甚囂塵上,“研學=割韭菜”“研學就是騙傢長的錢”……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還是要肯定,研學旅行市場整體還是好的,盡管出現瞭一些不合規的研學產品和現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教授向鳳凰網旅遊表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於三個方面:第一,暑期研學旅行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但相應的供給端還沒有有效恢復,導致市場供給主體良莠不齊;第二,暑期本身就是旺季,研學旅行產品組合面臨著整體成本上漲,從而造成價格高企現象以及預約相關研學節點門票難的問題;第三,研學旅行市場的管理涉及多個相關部門,在管理的協同上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完善。”

這是疫情基本結束後的第一個暑假,暴漲的需求使得研學市場上的供需矛盾尤為突出,出現一些問題也在所難免。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上文提到的清北研學遊,與正規的研學旅行存在明顯的優劣之分,亦不是行業認可的產品。

為瞭直觀展現當中的差異,我們找到網上投訴最多的“我要去北大,攜手進清華”夏令營的招生簡章,與隨機選取的兩傢正規旅遊公司的研學產品行程進行對比。

“我要去北大,攜手進清華”夏令營為期5天,沒有包含任何實質性的研學活動,隻有各種勵志講座,其中2天安排瞭少量旅遊活動。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尤其不合理:白天一整天“特種兵”式連續參觀天安門/故宮、清華/北大和頤和園,晚上還要繼續聽學霸講課並完成作業。

而從旅遊公司的研學產品介紹中,消費者很容易就能看出來這趟研學到底要學什麼、玩什麼。中青旅研學的5天4晚航天主題營,售價近9000元。行程安排顯示,除瞭參觀航天基地之外,還有航天知識課程和模擬飛行體驗等項目。某高端定制遊公司的長白山科考主題營,售價7000元左右,包含長白山水資源探索、中科院生物科考、野外生存、朝鮮族人文體驗等活動。

都是幾千元的研學遊,正規產品實現瞭“遊學並重”,黑心團則是“無研也不學”。一名從事過研學產品銷售的旅行社業者向鳳凰網旅遊透露:“這些清北研學團和北京旅遊低價團(在旅遊層面)本質上沒什麼差別,成本可以做到極低,但對外的售價和高端研學產品差不多,不瞭解研學的傢長很容易混淆。”

為何傢長會被這種產品誘惑,甘願盲目消費呢?從消費者心理的角度來看,究其根源,正如“清華小五爺園”在時評中所言——清北研學旅行的火熱,本質上是學生傢長在為教育焦慮買單。

“雙減”背景下,大量補習班、培訓機構倒閉,中國傢長們雞娃的需求並未消失,進而助長瞭教培相關的灰色生意日漸增多,而研學旅行就是實現形式之一。貪婪的商傢們抓住瞭傢長的痛點,借助研學的外殼、打著“清北”的幌子,把勵志教育課包裝成高端研學遊,從中牟取暴利。

03

野蠻生長的研學市場

誰來管?怎麼管?

研學旅行並非一個新興的行業。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將研學旅行納入全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盡管受到三年疫情影響,2023全年市場銷售規模有望達1469億元,同比增長61.6%。

千億級的市場背後,行業卻一直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由於準入門檻較低,研學旅行市場一直處於魚龍混雜的狀態,相關企業的洗牌速度也非常之快,市場供給不足、劣幣驅逐良幣,成為瞭困擾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此外,研學旅行行業內主體繁多,分屬旅遊、教育、科技等不同的職能部門監督管理,一時疏忽容易出現監管不力的情況。人民文旅智庫理事長、首席研究員吳若山曾在一次研討會上公開指出:“研學旅行的‘小苗頭’‘小問題’長大變胖時,相關治理的行政成本會很高。”

那麼,在研學旅行的范疇中,有哪些主體能夠接受文旅部門的監管?目前國傢是否有相關法律或行業規范能夠進行約束?鳳凰網旅遊特別聯系到旅遊獨角獸何琳琳律師、潘黃波律師,對上述問題進行解讀。

兩位律師分析指出,對於“研學旅行”活動的性質,2016年《意見》中提出:“研學旅行不得開展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傢庭學生要減免費用”,即“研學旅行”活動應具備非營利性。且不論教育部門與旅行社間的合同屬於委托合同關系或承攬合同關系,因其不滿足“由旅行社預先行程”的客觀要件,而是由“教育部門或學校預先安排行程”,不符合包價旅遊業務,且旅行社組織的包價旅遊業務一定具備營利性,基於此,不應將研學旅行與一般的旅行社包價旅遊業務相混淆。

如教育部門或學校組織的滿足研學旅行要求的活動,因其主管部門並非文旅部門,不論自行組織或自行承辦,都不受文旅部門的監管。如教育部門或學校組織的滿足研學要求的活動,委托旅行社或其他主體進行承辦的,但業務也涉及旅行社參與研學活動,受文旅部門一定的監管。若打著“研學旅行”的幌子進行的旅行社業務經營活動,或組織的主體並非教育部門或學校,或參與活動的人員並非中小學生,此時涉嫌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屬於文旅部門監管的范圍。

依據標準,市面上旅遊公司自行推出的包價遊學、研學、親子教育產品,雖有研學的性質,但嚴格來說不算官方意義上的研學旅行。何琳律師明確:“如果已經變相或實質本身就為包價旅遊,就將受到文旅部門監管。”

當前,研學市場非常火爆,各級部門都頒佈瞭包含“研學旅行”部分內容的規章制度,如原國傢旅遊局於2016年發佈的《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前文提到的教育部等11部門發佈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育部於2017年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基礎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點》等,但仍然未有一部統一的、健全的、具備強制效力的政策法規,導致瞭研學旅行目前多頭管理、野蠻生長的市場環境。未來文旅部、教育部若能聯合頒佈適用研學旅行的規范性文件出來,有望徹底規范研學旅行的市場秩序。

法律的監督、規則的落地固然不可或缺,行業內的相關協會、頭部企業也應主動“站出來”,向市場投放更多優質產品,促成市場良性競爭,共同推動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針對如何做好研學產品,厲新建教授向研學旅行從業者們給出瞭建議:“一次好的研學旅行應該‘寓教於遊’,有助於通過研學旅行學到新知識、拓展新視野、促進新思考,因此必須在研學產品的研究,研學課程的設計、研學基地的選擇、研學導師的配備、研學質量的管控、研學服務的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安排和謀劃。”

最後,回到“黑心清北研學遊”事件本身。當消費者發現研學行程貨不對板時,該如何為自己維權呢?旅遊獨角獸律師也為大傢貼心支招:

我國《旅遊法》第三十二條、《廣告法》第四條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均有關於虛假宣傳的規定。對於消費者而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因此,作為消費者,在發現瞭相關機構或單位的違法或違約事實時,可以撥打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熱線保護自身權益,同時也可通過12345向當地旅遊部門進行投訴。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