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段時間的露營、飛盤,到近段時間占據車道與河道的騎行熱與槳板熱,新時代背景下,城市旅遊正在接受人為推動的更新。旅行者們從“被動遊覽”到“主動發現”,為當代城市旅遊創造出別樣的弧光。

01

城市騎行、槳板…

年輕人的城市新玩法

過去一段時間,城市之間的跨越因疫情而變得尤為艱難,本地遊成為當下旅遊的主流。年輕旅遊者對於城市新玩法探索與挖掘,日益多元,伴隨對於城市空間的不斷探索,“車道”與“河道”成為瞭新的城市旅遊目的地。

數據顯示,自行車運動、水上運動、公路滑板受到極大關註,一位迪卡儂銷售透露,今年4月以來,公路車和滑板的銷量達到30%的增長,以前幾乎無人問津的槳板和氣墊船銷售情況很好。

在小紅書上,關於騎行的筆記多達94萬篇,年輕人分享著各個城市的騎行打卡路線、騎行適配音樂,甚至穿搭,騎行成為滿足年輕人運動健康、獨處、認識城市與欣賞美景需求的集合體。百度指數則顯示,2022年3月27日開始“騎行”的搜索數據陡然攀升,從此前最高的580999,直接躍升為2573119,搜索關鍵詞中“騎行裝備”“騎行路線”排在前5位。

除城市騎行之外,水上槳板也火瞭。同樣是在小紅書上,關於“槳板”的筆記超過2萬條,社交平臺上更出現瞭一批“槳板教學”視頻。

在不少城市的水域、公園湖面等“河道”,越來越多槳板愛好者出現。有資深槳板玩傢對媒體表示,最早他在北京昆玉河玩槳板的時候,隻有他自己。而今年疫情期間,昆玉河上每天至少有10個玩槳板的人,有時超過20個。

在年輕人的推動下,在國內尚屬新興行業的槳板,在經歷瞭多年虧損後,這兩年銷量突然翻倍增長,甚至進入盈利階段。

插圖|©NOXbase去乘

02

城市旅遊正在

獲得新生機

城市騎行與槳板,並非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80年代,“每個傢庭擁有一輛自行車”曾被視作繁榮的象征,彼時組建一個新傢庭,自行車甚至是結婚三大件之一,可見其重要程度。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取代自行車成為重要的代步工具,以“自駕”形式,拓展年輕人的旅遊邊界,自行車反倒隻成為通勤路上解決“最後一公裡”的交通工具。

疫情之下,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入場,本地遊的火爆,“城市騎行”興起,對自行車的熱情再次回潮,專業的騎行自行車,甚至“一輪難求”。

城市旅遊也在一道道自行車輪印中,被賦予新的生機。那些曾因汽車速度太快而一閃而過的風景,在騎行速度下,得以被細細體會。一批城市騎行路線被著重宣傳,在杭州西湖邊追趕日落,在成都環城綠道放飛自我……都在試圖將更多活力和可能性註入城市。

相比起“城市騎行”,槳板對於中國城市而言,仍是新鮮事物。這一起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夏威夷的運動,在2004年,被夏威夷本土沖浪者Rick Thomas帶回瞭加利福尼亞,從而獲得瞭更大的曝光,並成為目前最熱門的水上運動之一。

而在國內,槳板同樣也是在近兩年才乘上瞭城市旅遊的東風,目前,中國國內槳板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已達11.9%。

一方面,槳板可以說是一項“低門檻”的運動,無論湖泊溪流還是海洋河道,隻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以劃槳板。在平靜的水面上,可以選擇用任何方式去劃水,甚至可以直接躺在槳板上享受隨波逐流,高階玩傢,甚至可以在槳板上釣魚、遛狗;另一方面,槳板可以快速“出片”,在社交媒體上頗受青睞,成為年輕人的“流量密碼”。

對於城市旅遊而言,槳板無疑讓城市陸地之外的水系,也熱鬧瞭起來,有媒體稱,從朝陽公園、昆玉河、亮馬河到雍和宮附近的護城河,疫情時間,北京不少水系上都出現瞭槳板愛好者的身影。

城市槳板出遊也正成為年輕一代一種全新的城市探索方式,在深圳、南昌、上海、重慶等不少城市,誕生瞭一批槳板旅行的組織機構,從水道出發,重新發現城市秘境。

插圖|美國夏威夷的劃槳板者

03

新城市旅遊,如何

避免“露營式”泡沫?

城市騎行與城市槳板出遊作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新城市旅遊方式,受到的追捧無需贅言,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已對其表現出瞭擔憂——能火多久?是否會陷入“露營式”泡沫?

在騎行與槳板之前,露營是占據社交媒體的城市旅遊方式,就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去哪兒網的露營相關產品(住宿、出遊)的預訂量是去年的3倍。飛豬露營訂單量環比上月增長超350%。但與此同時,露營野蠻生長後的種種問題也開始暴露:營地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監管等。

不少騎行與槳板的從業者,正開始有意識地規避這些問題,並給出瞭一系列方案。

/ 關註品質新玩法

據統計,世界各國的城鎮化率從20%提高到40%,英國用瞭200年,美國用瞭50年,德國用瞭37年,中國用瞭22年。現在,我們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速度無可比擬。城市建設的硬件可以在短時期內見效,而城市的軟件,包括城市管理、市民素質、法制意識、人文精神的體現等,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和完善。

露營熱度退卻,與其不時出現的“品質問題”關系密切,時代風口下,湧現瞭一批投機者。他們不懂露營隻顧跟風,最終擾亂行業。

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是從混沌到規范,終究要經歷一個洗牌的過程。這需要經營者在熱潮中有足夠清醒的頭腦,以品質堅守陣地,更要具備打造出一系列新玩法的能力。

一位從業運動自行車行業十年的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湧入的新玩傢能留下一半,已經屬於最好的結果。而未來更大的市場,不應隻是賣賣自行車,而是在此基礎上組織騎行活動、硬件組裝培訓、拓展到騎行主題遊等才是具備延展性的經營模式。“做線下活動是為瞭加強客戶和商傢的粘性,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與客戶產生強鏈接。”

/ 突出休閑遊本質

與觀光遊的賞景為主不同,休閑遊的本質在於“體驗”。有業內人士曾這樣分析休閑遊:“最直觀地講,休閑就是與日常不一樣的生活體驗,休閑是精神層面的活動,個性化、特質化、隨意性體驗是其基本特征,絕非標準化設施與服務可以滿足的。相反,過度的標準化恰恰束縛瞭休閑旅遊最本質的散漫自由、無拘無束的根本屬性。”

新城市旅遊,均屬於休閑遊的范疇,更應強調“體驗”本身。一部分露營的式微,與其過於強調網紅式營銷,而忽略瞭休閑體驗不無關系。網紅式營銷所吸引來的客群,收獲的隻有發佈到社交平臺上的“美照”,卻並沒有真正體驗到露營的樂趣所在,自然難以維系。

相比露營,如今的騎行與槳板看起來更關註體驗,從不斷發掘新的騎行路線,到組織槳板探索城市的“野生一面”,都讓新城市旅遊,朝著較為良性的方向發展。

/ 規避高門檻困境

新城市旅遊方式,並不隻是一小撮人的自嗨,而應將門檻降到足夠低,成為一項極為尋常的城市旅遊方式。

美國野營雜志《The Dyrt Magazine》在《美國休閑露營簡史》一文中指出,除瞭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之外,美國人都對露營表現出分外的狂熱,到1930年,全美國的露營人數已經超過300萬人,到瞭2019年,美國有超過62%的傢庭(總共7880萬戶)每年至少露營一次。

但在國內,露營嘗鮮卻依然有著較高的門檻,光是整頓一系列裝備,都足夠列一條長長的表單。如今出現的一些露營者社區平臺,正是為瞭降低露營的入門門檻。

相比起來,騎行與槳板的門檻要低很多。即使沒有專業的騎行車,旅行者也可以掃一輛共享單車開啟一次城市騎行,槳板也被視作參與度高、門檻低的一項運動。這兩者都為新城市旅遊的全民參與提供瞭足夠基礎。

插圖|©Polly

04

未來城市旅遊的

新樣貌

經濟學傢周其仁認為,在“攤大餅”式迅速擴張區域面積的時代過後,中國城市的下一站應結束“擴 、擴 、擴”的發展局面,通過“止擴”,回歸釋放城市文化和核心魅力的“零坐標”。

城市騎行、槳板等新事物的出現,是對城市本身加以深刻且多維度的探索嘗試,無疑正在描繪未來城市旅遊的一種全新樣貌。

/ “消失的附近”重現

人類學傢項飆在訪談節目《十三邀》裡,提到瞭“附近的消失”這一概念。伴隨著科技與經濟發展, “附近”消失瞭。我們關註的似乎除瞭生活的瑣碎,就是宇宙的宏大,而那個最貼近生活的中間態——“附近”,日益被忽視。

他認為,所謂“附近”,就是以個人為圓心的周圍實在的生活范圍。而“消失的附近”,則是“如今的社會,大傢對自己周邊的世界沒有那種要浸淫進去,形成一個敘述的願望或能力”。

但在當下,城市從未被當地人如此認真地描摹,新一代旅行者正在通過一系列新的城市活動——露營、飛盤、城市騎行、槳板……不斷再次發現城市的“附近”與社交的“附近”。

有一位城市騎行愛好者提到,某一個夜晚,她特意騎到天安門打卡,卻被眼前的自行車流驚呆瞭,等紅燈的時候,前後好幾排格式各樣的自行車,當綠燈閃爍的那一瞬間,車流就像泄洪似的從她身邊穿行而過,非常震撼。

在未來的城市旅遊中,曾經消失的“附近”將被越來越多地重拾,越深入城市肌理,就越能發現志同道合之人。

/ 不同角度的城市觀察

在日益折疊的城市中,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切面,目之所及,往往隻有方寸天地。過去的城市旅遊,隻是淺層的風景遊覽,城市的文化與內核,也並不深刻。

未來的新城市旅遊,則以年輕人為主導,不斷創造出截然不同的城市觀察角度。

城市考古讓人們走出傢門,走向社區,讀取每一條街道曾有過的精彩歷史;露營與野餐,讓人們走向草坪、公園,步入城市中新社交,也與城市中的自然與綠意親密接觸;城市騎行則進一步拓寬著城市人的邊界,正如紀錄片《車輪不息》中所講述的,“我們總是用自行車來探索世界,一切都始於車輪上,最先是在院子裡,到整個街區,然後是國內路線,最後是環遊世界。”

相比起前幾者的“陸地視角”,槳板則開放瞭城市全新的“水域視角”。

“在水中看與在岸上看,完全不同”,一位小紅書博主認為,在槳板上,可以換個角度去感受這座城市和城市裡的人。她還記得,有一次看到一對情侶一起在槳板上看夕陽,很安靜,隻有風輕輕吹動,水面波光粼粼,“很浪漫,感覺置身於電影之中”。

/ “城市客廳”的轉移

美國思想傢芒福德在其關於城市文明的裡程碑式的著作《城市的文化》中提出,城市應該是城市市民的城市,而且城市人要有尊嚴地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過去,城市的設計,常常遵循城市管理者的意志,為城市旅遊所創造的“城市客廳”,也常常取中庸之道,大小的公園、每個城市都有的廣場,力圖覆蓋所有出行需求。但隨著年輕一代城市旅行者的崛起,他們在自己尋找符合他們要求的“城市客廳”,並逐漸向這些“新客廳”轉移。

這些“客廳”,可以是城市騎行者聚集的街角咖啡館,可以是槳板愛好者口口相傳的一片小眾城市水域,也可能是常常舉辦市集、活動的創意園區、商業綜合體。

未來的城市旅遊,終將致力於回歸城市的多元化、多樣化和豐富的文化,甚至是給予治愈的力量。

插圖|©一冉

從露營到飛盤,再到城市騎行與槳板旅遊,旅行者與城市的關系,正變得日益親密,旅行者在城市中尋找新的體驗,城市旅遊也正從新旅行者的探索中,獲得新的生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