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五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消費“吐槽”信息主要集中在景區旅遊、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飲購物四個方面,與假期主要消費場景大體吻合,接觸型消費、實物型消費是消費者吐槽熱點場域。

報告稱,中消協對2023年4月29日—5月4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瞭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6天監測期內,共收集“五一”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23932226條,日均信息量約398萬條。監測期間,每日相關輿情數量較為均衡,5月1日較多,為4295441條。

景區旅遊方面,報告稱,監測期內,共收集“景區旅遊”類負面信息3056999條,日均信息量509500條,輿情信息量呈先增後降趨勢,5月2日最多,為845836條。涉及典型案例為男子玩水上浮橋溺亡,度假區已停業整頓;壺口瀑佈沿途建圍擋,遊客不滿觀景隻能花錢。

酒店住宿方面,報告指出,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酒店住宿”類負面信息1119199條。“五一”期間,住宿酒店普遍價格上漲,酒店住宿輿情較為集中,預訂民宿未留房、線上平臺下單酒店要求遊客“補差價”等違約、毀約現象相對較多。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及時介入調查並作出處罰,媒體報道與輿情討論較多。峨眉山酒店要求“補差價”;青島民宿房東毀約未留房;酒店誤導消費者取消預訂房,加價出售被處罰等案例被點名。

交通出行方面,輿情信息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圍繞不同場景中出現的“擁堵”“停車難”等問題討論較為集中,網友廣泛吐槽;二是高速擁堵場景下新能源車主普遍體驗較差,成為熱點討論話題;三是網約車、出租車臨時加價,引發的圍觀質疑較多。新能源車跑高速體驗差,續航充電槽點多;景點外停車位太過緊張,汽車開進小麥田;網約車司機加價未果拒載等被列為典型案例。

餐飲購物方面,共收集與餐飲購物相關的負面信息995978條,日均信息量165996條,輿情信息量呈波動趨勢,5月3日達到高峰,為196149條。監測期間,餐飲購物類輿情主要與零售商販、餐飲店等多收費、不按標價收費等宰客行為有關。典型案例有美食節遇“鐵皮石斛刺客”;羊雜標價40元結賬80元,商傢稱菜單“過期”。

報告指出,綜合分析今年“五一”假期消費者“吐槽” 的上述問題和典型案例,可以發現不同維度的輿情槽點均與“出行”密切相關。消費者走出傢門的消費熱情遭遇多場景的假日消費供給短板,成為影響假日消費體驗、引發“高熱點”輿情的重要因素。

針對暴露出的短板與問題,中消協建議:

一是相關管理部門積極主動作為,加強全方位、多場景的幹預管控,加大對哄抬物價、惡意違約、強制消費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壓實主體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對無視紅線、挑戰底線的相關經營者依法處罰、公開曝光。

二是相關單位充分考慮節日消費高峰的特點,積極縝密做好預案,提高運營服務的機制保障與措施保障。

三是采取靈活增設快充設施等措施,優化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供給,數據信息及時與相關行業、部門共享聯動,減少交通擁堵,實現有效分流,提升節日旅遊出行消費體驗。

四是相關責任主體建立節假日輿情臺賬,厘清輿情“實賬”。通過積極的事前幹預管控、事中化解處理、事後總結改進,實現對消費者情緒的疏導和修復。

此外,“五一”假期前夕,中消協針對部分地區、行業消費市場表現出來的漲價風、違約風、強制風、短期風進行瞭點評提醒,並給出公開建議。從輿情監測的總體情況看,大部分地區品牌商戶與規模主體能夠從維護企業形象和長遠發展出發,以較高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相對合理的商品與服務價格,回饋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但仍有個別地區、部分行業領域的少量服務主體存在毀約漲價、強制銷售、缺乏誠信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傷害瞭消費者的感情與信心,影響瞭地區與行業的形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