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手握流量话语权,用类似“二桃杀三士”的阳谋,裹挟各地方文旅“躬身入局”这场流量争食的大逃杀。局长们并非看不透个中关键,只是形势使然之下,如若不卷就会被别人卷。本应结合地域特色,依靠基建,将产业与文化做深度串联,持续长久发展的文旅业态,变成了各地方快餐化的流量PK。
01
抖音对地方文旅的这场流量围猎于疫情时就开始了。
随后,各地文旅局长为了宣传当地文旅资源,使出浑身解数,化身白衣侠客、宇航员、紫霞仙子,表演“穿越”、变装、戏剧、英语……拉起了一波各地“旅游局长申请出战”的自嗨内卷。
局长们亲自代言“紫霞仙子”与“至尊宝”、“观音大士”与“孙悟空”、甚至连“三皇五帝”也都纷纷上场。不可否认其中有些成功案例,但绝大多数都以群嘲翻车收尾。再后来,新华社发文《跟风制造文旅局长“网红”,请适可而止》,局长们的各种短大片,才渐有式微之势。
不仅网民们净化了双眸,局长们也暗自舒了口气。大部分人心里是有数的,知道自己的形象气质玩不来这个,但没办法被赶鸭子上架。有局长靠这个在抖音火遍全网,要么你能另辟蹊径,否则抄作业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而局长们在抖音大舞台“争奇斗艳”也是平台最想看到的。不仅为平台创造了流量话题,同时也提供了流量收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其中也或许有平台方暗中借流量推波助澜的痕迹。
虽说目前所有社媒平台的推荐机制都是盲盒算法,但平台方仍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某些平台,操纵上下热搜,对外均有报价,在广告圈、公关圈早已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然而,局长们以为“流量绑架”至此结束,却没想到淄博、哈尔滨另一种形式的流量出圈,让大家不得不又重新内卷起来。
以哈尔滨为例,其爆火主要的流量来自抖音。知微数据显示,从11月24日到1月4日,抖音平台上共出现75个与哈尔滨相关的热搜话题。同为字节旗下的今日头条,12月31日到1月4日,仅5日内平台上出现了75条与哈尔滨相关的热搜话题。
但同时间段,哈尔滨在其它平台上的流量就很一般。11月24日到1月4日期间,B站关于哈尔滨的热搜仅22个,小红书热搜数量为1。
02
显然,在“顶流”目的地背后,抖音已经研究出了一套,用户话题创作配合平台流量推动,打造“网红城市”的可复制化模式。
这次不用局长们“扮上”也可以出圈,避开了被点名批评的糟粕,流量换了新玩法,局长们必须再一次卷起来,而这也符合抖音的商业模式利益。
公开信息,2023年字节营收增至11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抖音和TikTok的广告业务。根据第三方机构的估算,抖音酒旅2023年GMV达600亿元,今年有望增至900亿元。虽然这一数据没有得到抖音官方确认,但抖音广告仍旧是主要收入来源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酒旅电商则是广告业务之余,捎带手的尝试,且并不成熟。曾有媒体披露,2023年抖音酒旅商家订单核销率在30%以下,达人直播酒旅订单核销率最低仅为个位数。海通国际证券研报显示,抖音本地生活整体的平均核销率约20%,而美团核销率达40%-50%,去年整年抖音核销率没有明显的提升。
而抖音的抵扣佣也并没有明显优势。有媒体称,去年游玩产品扣点3%-9%,旅行社产品扣点6%,酒店日历房扣点为4.5%。虽然扣点低于OTA,但算上内容制作、运营成本,每笔订单实际成本并没有与OTA差太多。海通国际证券研报也指出,美团的综合佣金率为4%,抖音包含了内容制作成本的佣金率达10-15%。
核销率越低,单笔订单成本越高。如若抖音想用“低价”迅速打开C端市场,则要模仿OTA去走景区、酒店、航司做包销的老路。但这显然不符合抖音的商业利益,明明可以依靠广告赚高效率、轻资产的钱,何必去学OTA重资金去上游屯资源,对赌销量。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OTA享受了抖音炒热目的地后的交易红利,抖音则切掉了OTA目的地营销业务,掌握目的地流量话语权。以火爆全网的案例,“逼”着各地局长们不得不去抖音平台抄作业。
03
然而,短平台的热度是转瞬即逝的,困在“流量焦虑”中的局长们需要绞尽脑汁,用各种新奇的内容留住观众。但与过往“局长代言”一样,任何事过度宣传都会适得其反,不仅引来审美疲劳,甚至会出现舆情。
比如,华北地区某文旅的官方账号,一天发70多条,一群人围着电脑、手机找素材,做混剪,联合各种账号做共创,制造了很多重复性的冗余信息,结果引来各种吐槽。
西北某网红局长亲自下场宣传“冰雪旅游”,却被当地网友拆台、泼冷水,称当地旅游主打一个“又远又贵”。有文旅局为了吸引流量,连着数条发的都是赤膊猛男。有景区男“妲己”刚走红就翻车了,被批让游客成为“纣王”不是好主意。
有景区为了突出特色,玩起湘西赶尸游戏,变身“茅古斯”跳“科目三”。有文旅局为了蹭喊麦热度,被网友调侃“连姓都改了”。配音作者则称,几天内接到全国各地文旅部门喊麦配音订单,不得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做出一百多首喊麦的配音。
在一众营销闹剧之下,反而是各地网友比文旅局更先冷静下来。有网友直言,不必过分宣传,没练好内功,只追求流量,即便靠恶俗换来了大家的关注,如果旅游环境跟不上,最终只会让缺点被无限放大,反而起到反作用。如果只是把流量作为政绩,而不考虑实际的转化,这样的一股风只会剩下一地鸡毛。
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值得推广的旅游资源。这种粗浅的道理局长们比网民更清楚,但被抖音人造案例、热度裹挟,局长们只能“不择手段”,用最出圈的方式帮文旅目的地拿下最多关注。
然而流量来的快去的也快。伴随流量一同离去的,还有大街上拥挤的人流、餐馆中嘈杂的点菜声等。城市回归平静,部分商家在生意火热时囤积的原料,也将无处可销。部分遵循热度而来的店铺,也将关门大吉。
当大众的新鲜感不在,这些曾短暂出位的“网红目的地”需要面临的考验也才真正开始。流量化时代,全城两三个月的忙碌,能沉淀下多少不得而知,但平台的热度和广告费却是盆满钵满。
或许再多几个被流量反噬的“网红目的地”,大家才能意识到,文旅宣传只是锦上添花,重点仍需回归到打造产品和深化服务上,如果没有坚实的旅游产业基础,不靠长期的经营积淀,单靠网红路线是走不远的。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和平台截图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