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女性終身無孩率快速上升,2020年升至10%。

  2023年諾獎頒獎季收官,期間新增4位女性獲獎者,這也是自2009年以來,女性占比最高的一屆。在此其中,克勞迪婭.戈爾丁獨攬經濟學獎,其重要研究成果是—“在現代職業裡,女性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方能取得相同成就”。這一頒獎結果多少反映出諾獎“風向”的轉變,不排除未來女性獲獎比例將顯著上升。

  諾貝爾獎被諷刺為“性別不平等獎”由來已久,自1901年至2023年,諾獎共904次授予男性,61次授予女性,後者占比僅6%。分獎項來看,物理學獎的女性獲獎者比例為2%,為全系最低;經濟學獎與化學獎“略勝一籌”,占比分別為3%和4%。當然,過去男女受教育水平嚴重失衡,造成職場成就的懸殊差距可以理解,但如今女性在各個行業嶄露頭角,諾獎急需做出“政治正確”表態。

  針對職場中的不平等,作為勞動經濟學專傢,戈爾丁將性別薪資差距歸因為“貪婪工作”現象。即那些醉心於“996”(朝九晚九工作、每周工作六天)的員工更討雇主歡心、更易獲得晉升機會,自然也能賺到更多的錢。但社會賦予的傢庭責任更多落在女性身上,女人要為傢庭付出更多時間精力,無形中被剝奪瞭發展個人事業的機會窗口。反映在現實案例中,戈爾丁發現,男女之間的收入差距出現明顯變化,通常發生在女性生育後的一兩年。也就是說,生育幾乎必然對女性職業生涯產生負面影響,形成所謂的“生育懲罰”。她呼籲要從社會和制度上做出改變,實現更多的性別平等。

  職業女性不婚不育增加

  戈爾丁所描述的情形在內地職場相當普遍,遺憾的是,勞動經濟學在中國屬於“冷門”領域,從事就業歧視研究的學者更是少之又少,但其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已是“房間中的大象”,最典型的就是人口出生率的快速下降。

  由於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選擇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中國人口結構面臨巨大挑戰。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從2017年調查的1.76個降至2019年的1.73個,2021年更跌到1.64個。與此同時,中國女性終身無孩率快速上升,由2015年的6.1%上升至2020年的10%。在此背景下,中國老齡化程度急速深化。拿中國與德國相比較,德國從深度老齡化(65歲以上人口占比14%)到超老齡化(20%)用瞭36年的時間;中國預計隻需要9年時間。

  瑞典育兒假 鼓勵父母共同帶娃

  那麼,應該如何挽回出生率的下滑呢?瑞典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參考。該國近年來的生育率維持在1.9,幾乎是歐洲國傢中最高的。瑞典的生育政策鼓勵夫婦雙方參與育兒,是世界上首個用父母育兒假取代產假的國傢。目前,瑞典父母可以一起獲得480天的帶薪育兒假,當中父母雙方各享有90天不能轉讓給對方的育兒假,這主要是為瞭確保父母共同承擔育兒責任。

  此外,疫情期間的美國經驗也值得借鑒。2021年,美國出生約366萬個嬰兒,這是2014年以來出生人口首次出現增加。在25歲及以上的女性群體中,各個年齡組的生育率都有所上升。專傢認為,一方面是因為政府的現金補貼減輕瞭傢庭的生活負擔,激發瞭生娃沖動;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實行的“靈活工作制”,也緩解瞭帶娃的壓力。

  尤記得,7月初美國財長耶倫訪華,曾私下宴請多名中國女性經濟學傢,彼時引發網絡熱議,但多少有些“失焦”。據當事人之後透露,耶倫還與大傢討論瞭生育對中國女性職業的影響,也算是在勞動經濟學的范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