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港股特約香港財經團隊 財智坊

受到市場憧憬,美國國會就上調債務上限的討論最終將在短時間內達成共識,市場氣氛逐漸改善,並帶動隔晚美股上漲。其中,納指表現最為出眾,升幅達1.5%,遠超標指和道指的0.9%和0.3%。不過,納指表現相對突出已不是近期才出現的現象。事實上,今年初至今,納指100累計升幅高達26.5%,分別跑贏標指和道指17和25個百分點。納指昨日更率先創下52周新高,足見科技股強勢。

圖1:年初至今科技股表現明顯領先

從資金流向角度看,不難發現今年投資者頗為鐘情增長型股份。統計一籃子(合計超過350隻)在美國交易所買賣的主要增長型ETF和價值型ETF的資金流向,可見過去幾年兩組資金流向的差距超過瞭100億美元,即價值型股票ETF相對增長型股票ETF獲得較多資金流入。2021年的差距更是創下瞭-535億美元的記錄(圖)。不過,踏入今年後,年初至今(18日)兩者資金流向的差距首次出現正數(約78.7億),即增長型股票資金凈流入較價值型股票更多(圖2)。

圖2

為何今年投資者鐘情於增長型/科技股呢?筆者相信有兩大原因。其一,市場預期美聯儲年內將作出減息行動,並估計債息2021-2022年反覆回升的趨勢將結束,間接利好價值型/科技股表現。其次,去年底開始,市場相繼有新人工智能(AI)服務推出,投資者對AI應用的普及進而降低企業營運效率和成本均有一番新憧憬,因而利好相關科技股的表現。

問題是,當前科技股獨強的現象能否持續,卻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為,股市升勢高度集中於個別板塊(科技)或個別股票,已令美股市場寬基表現跟多個股指出現背馳的情況,即升市不協調。再者,美聯儲今年內會否啟動減息行動,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遑論今年加息的機會不容抹殺。換言之,科技股的獨強表現,或許不會持續下去。當然,短期投資者積極吸納增長型/科技股份,將令目前市況不協調的情況持續更長的時間。投資者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團隊簡介】財智坊

從事金融分析、研究逾十年,主力分析港、美股市;

擅長程序買賣,並透過金融市場(大)數據,編制不同大市指標、圖表,甚至進行廻溯測試等,尋找價格表現(price action)隱藏投資的訊息,從而掌握投資市場發展大形勢,發掘一些投資啟示和機遇。

【獨傢聲明】本專欄由鳳凰網港股獨傢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鳳凰網港股不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