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勢沒有變

今年以來,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居民消費價格低位運行,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引發瞭一些社會輿論對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前景的擔憂,國外唱衰中國的種種論調沉渣泛起。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應結合發展階段變化,全面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形”也要看“勢”,既要看“量”更要看“質”,既要“縱看”還要“橫看”。綜合不同維度分析判斷,當前盡管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新的困難挑戰,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態勢沒有變,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基本面沒有變,高質量發展長期向好的大勢不可逆轉。

GDP增速目標定在5%,國際機構這樣看中國經濟和股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此前,不乏外媒和國際機構預計今年經濟增速可達5.5%~6%。如何理解5%這一數字的含義?國際機構又如何看待未來中國經濟、股市的動能?

國際有識之士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10月18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滿結束的同一天,國傢統計局發佈瞭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充分彰顯瞭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光明前景和全球吸引力。這對“中國經濟見頂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等論調來說,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近期,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和野村證券等外資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國際上不少有識之士也不約而同發出理性聲音,給中國經濟投下瞭“信任票”。

【數說經濟】三個關鍵詞看地區經濟“三季報”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基礎條件差別之大世界少有,經濟恢復過程中“幾傢歡喜幾傢愁”的局面短期內恐難避免。要尊重客觀規律,註重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乘勢而上攻堅克難,為全國發展大局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