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這麼個熱搜,說iPhone15Pro的物料成本隻要523美元,而它卻賣1000美元,賣一部手機能賺你這麼多,真的太黑瞭。

其實每年新機發佈,都會有這麼個熱搜,也都有人會罵。

比如今年,不是吐槽離譜,就是陰陽怪氣諷刺庫克是大善人。

去年,有人搬出41%的毛利率,然後諷刺這是“有史以來最暴利的消費產品”。

(此處的利潤率算法是:利潤/售價)

前年的質疑也很多:

到瞭2018年,有的網友覺得要用一切手段把蘋果的暴利降下來:

“否則,人傢憑什麼尊敬你?弱者能贏尊重嗎?不能。怎辦?辦他。”

再往前,九年前央視財經援引坊間消息說iPhone6利潤率高達70%,文中有網友吐槽這貴得令人發指。(此處的利潤率算法是:利潤/售價)

可能大傢想的是,一個東西90塊錢,你賣100塊錢賺10塊錢得瞭,你這賺瞭快一半錢瞭,太可惡瞭。

所以自然而然喊出那句話:

“蘋果真TM黑”

02.

但蘋果這523美元,隻是物料成本。其他還有運輸成本、員工工資、宣傳成本、研發成本等一大堆沒算上去。

真要我說,純物料成本能占售價的50%以上,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瞭。

不信,我給你們介紹一些產品,按“利潤率=(售價-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這個非常粗糙的公式來算。(算下來,iPhone的利潤率是91%,這也叫成本利潤率)

麻辣燙

最近有博主算瞭算麻辣燙,成本不到10塊元的麻辣燙,最後賣33.97元,利潤率達到瞭250%

醬香拿鐵

一杯含瞭茅臺的醬香拿鐵,原材料成本在7.43元至9.18元之間,售價38元,利潤率能達到411%

(按優惠價19元來算,其利潤率也高於iPhone的瞭)

這不算高的,接著看。

海藍之謎面霜

一罐3.4盎司的海藍之謎面霜成本大約是35美元,最後賣510美元,利潤率為1350%

花西子眉筆

成本在4.6至7元,最後花西子眉筆賣79元,利潤率是1600%

有人算過,3斤花西子能買一套房瞭。

福壽園墓地

一塊福壽園墓地的石頭成本大概5500元,最後賣10.24萬元,利潤率1760%

月餅

一個月餅的成本是1元,賣到禮盒裝裡,差不多要20元,利潤率是1900%

血氧儀

成本幾十塊的血氧儀,能賣到1380元,利潤率是2500%

CK內褲

CK內褲的物料成本不到10元,最後能賣390,利潤率達到瞭4000%

愛馬仕牛皮腰帶

愛馬仕經典皮帶的生產成本不到9歐元,最後賣750歐,利潤率能到8300%

這就是最高的瞭嗎?不是,我們繼續看。

茅臺

茅臺酒是用糯高粱釀的,釀酒輔料是小麥、水、曲母,有人統計說原材料成本30元,最後售價3000元,利潤率9900%

北上廣深的房子

北上廣深房子的原料是磚頭水泥這些,加起來花不瞭幾萬塊,結果賣上千萬元,利潤率能達到9999%

以致於《夏洛特煩惱》裡大傻春對自己靠炒房賺錢的行為,非常得意。

眼鏡

兩片明月眼鏡的鏡片成本加起來不到15元,結果最後能賣1898元,利潤率得到12500%

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吐槽:“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麼看來,400元其實是跳樓價。

但如此暴利,算不上暴利中的巔峰。接下來幾個,才代表賺錢想象力的天花板。

冥幣

一疊面值1000美元的冥幣,原料成本2毛,在美國能賣6美元,利潤率是22000%

辣條

衛龍的原料成本5毛錢,到瞭美國售價變成25美元,利潤率達到瞭36500%

這麼看來,老外的錢真好掙。

似乎也給我們提出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長遠要求。

03.

那按你說的,蘋果就不黑咯?

那也不是。

和其他手機生產商比,蘋果賣手機的利潤沒那麼高瞭。

去年,根據手機出貨量,“金十數據”算出一部iPhone賺的是1456元。(比上文的算法少瞭2000元)

華為和三星手機的利潤能達到瞭上百元。

最慘的是小米,每賣一臺小米,雷軍還要倒貼22元。

這樣的算法會比隻按原料成本算來得科學一點,也說明蘋果是賺的,但沒有想象得多。

尤其現在國產高端手機出來後,利潤率差距在被縮小。

蘋果賺錢更多在後續的一系列生態打造上,比如App Store抽傭收入能占蘋果總營收的近20%,利潤率上更是吊打硬件方面的。

其實安卓也有渠道抽成,有的抽50%,但安卓不封閉,所以不是什麼都抽。

(來源:界面新聞)

軟件收入也是收入,不能忽視。

所以一味地拋開綜合成本,隻談硬件占比,是耍流氓。

偏偏有人不願意把人力投入和腦力付出計入其中,好像給他那些零件,就能拼出一臺一模一樣的手機似的。

實際上,別人的研發費用,知識產權,營銷廣告投入,人力成本都是錢。

由於反駁的例子太多,央視財經那條2.1萬評論量的微博下評論區變成瞭這個樣。

(此處的利潤率算法是:利潤/售價)

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人轉發,目的是勸大傢,真正去學一些經濟學,不要總一驚一乍。

不要說起外星人,就覺得金字塔隱瞞瞭異星真相;

不要說起拉閘限電,就轉發大旗論;

不要說起哥德巴赫猜想,就以為自己徒手能解,國傢耽誤瞭自己。

以前有句話叫,陰謀論讓你智商低到吃土。

現在發現不止如此,傳播一些似是而非的怪論,倒是讓始作俑者賺瞭錢瞭,但轉發者沒有收益,可能還貼錢。

而且用這種方式來保護日漸脆弱的自尊心,無益於知識的互動,更可能惡化瞭互聯網交流。

當我們很難勸他們走出來時,倒不如想想自己怎麼去避免。

因為你已經是成年人瞭,能離他們遠一點也是必要操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