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6 月 6 日凌晨,Apple 在 WWDC23 開幕 Keynote 上發佈瞭傳聞已久的 Vision Pro 眼鏡,意味著 Apple 正式入局 XR 領域。從定價來看,Vision Pro 對標的可能是 Meta Quest Pro 這樣的專業級設備,但從使用場景上來看,Apple 為 Vision Pro 設想的卻都是生活化場景。

本文會更多從使用場景的角度,結合消費級產品來聊聊 Vision Pro 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改變。

圖:Apple

Vision Pro 定價 $3,499(約合人民幣 24,846 元),搭載瞭 M2 + R1 雙芯片、支持 EyeSight 雙向透視。雖然 Apple 未提及鏡片技術,但從體積來看,Vision Pro 很可能采用瞭行業通用的 Pancake 光學方案用於降低設備厚度,與 PICO 4 系列及此前公佈的 Meta Quest 3 保持一致。

相比 Meta Quest 2 及 PICO Neo 3 等設備上采用的菲涅爾透鏡,Pancake 方案不但可以有效為設備「減重」,在邊緣畫質也有更好的表現。以 PICO 4 為例,采用 Pancake 方案後,重量相比前代降低瞭 1/3,對於長時間佩戴更加友好。

圖:Apple

目前 XR 行業內的各廠商都在探索虛擬與現實的無縫切換,比如 PICO 4 和 PS VR2 的方案是通過全彩透視讓用戶快速回到現實。而 Vision Pro 則更進一步,除瞭用全彩透視讓用戶身處現實世界外,還通過 Persona 功能來允許用戶將自己的現實形象投射到虛擬世界裡,從而加強現實與虛擬的連接。

不過,Vision Pro 所采用的分體式電池卻引起瞭爭議。毫無疑問的是,分體式電池的設計可以有效減輕頭部的負擔,但這樣的「拖油瓶」設計可以說有點太「不 Apple」瞭

圖:Apple

對於電池的擺放位置,每傢都有不同的方案。在 Meta Quest 2 上,Meta 將電池集成進瞭頭顯,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更自由地更換後方的綁帶,但缺點就是長佩戴久瞭以後會很「壓臉」;而 PICO 則是將電池與頭顯做瞭前後平衡的設計,從而優化佩戴體驗。

不同的方案很難分出高下,畢竟它們都有各自的考量。從 Vision Pro 的方案來看,Apple 或許希望盡可能降低眼鏡的重量,從而確保頭部負擔不會過重,而 Meta 和 PICO 則更側重於保證「一體機」的完整性。

在 Vision Pro 發佈後,兩種聲音就不絕於耳:一種聲音在說著 Vision Pro 雞肋、昂貴但無用;另一種聲音則「看到瞭未來十年」。類似的聲音,也曾出現在初代 iPhone 發佈時。相比於一個獨立的設備,Vision Pro 更大的意義在於 Apple 入局 XR 市場

XR 市場的「三國爭霸」

如果你此前不曾關註 XR 市場,相信光是理解 AR、VR、XR 這些名詞就足夠頭疼瞭。先給不瞭解的朋友簡單科普一下:

• XR:Extended Reality(擴展現實),即通過設備將虛擬與現實結合,是 AR、VR 等技術的統稱;

•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即將虛擬物品展示在攝像頭拍攝的現實世界裡。如 Apple 的發佈會預熱、官網上的產品展示均為 AR,Apple 官方對 Vision Pro 的定義也屬於 AR 平臺(AR Platform)的新設備;

• 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即將用戶置身於虛擬世界中。比如大傢熟悉的《半衰期:Alyx》等遊戲均為 VR,Meta Quest 和 PICO 設備均為 VR 設備;

• MR: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即將虛擬物品與現實世界產生交互,相比於 AR 的「展示」,MR 更註重交互。比如在 PICO 的 MR Space 應用裡,你可以「打破」現實中的墻,來到虛擬的露臺、或是使用虛擬的毛筆寫字,並貼在現實的墻上。

目前你能在市面上買到的基本都屬於 VR 設備,並且分為一體機PC VR 兩種。前者可以獨立運行,不需要任何線纜就能看視頻、玩遊戲,而後者則更像是一臺電腦外設,需要連接電腦,甚至需要定位器才能正常使用。Apple Vision Pro 雖然需要使用線纜連接電池,但在定義上依然屬於一體機。

在 AR 領域,國內的 Nreal 此前也發佈過一款眼鏡產品。但從功能性上來說,Nreal 不支持獨立運算,也無法與現實產生交互,更像是一臺「頭戴顯示器」,與 Vision Pro 和其他一體機設備並不屬於同一類別。

如今消費級一體機市場主要是 Meta 和 PICO 的天下。Meta 長期處於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PICO 則穩坐第二,並且憑借優秀的本土化體驗在國內市場取得瞭第一的占有率。而 Apple 的入局或許將讓 XR 市場迎來三足鼎立的局面,憑借 Apple 的號召力,Vision Pro 或許能夠帶動 XR 軟件的井噴式增長。

PICO 4 Pro

不過,Vision Pro 高達 $3,499 的定價顯然與「消費級」市場略有距離。Apple 這次入局或許更像是為「新十年」所鋪的路——為開發者提供 Vision Pro 做開發測試,提前豐富軟件生態;再發佈面向消費市場的 XR 設備,讓普通用戶能更好地擁抱 XR 技術。

作為普通用戶,如果你想在 Apple 發佈 Vision Pro 的當口買一臺 XR 設備,目前的選擇似乎隻有 PICO 4 系列。Meta Quest 2 采用的菲涅爾透鏡、黑白透視顯然已經落後,而新設備 Quest 3 又要等到秋季才能出貨,在 Meta「青黃不接」的時間節點,PICO 4 系反而成瞭唯一的選擇:與 Vision Pro 同樣的 Pancake 光學方案、全彩透視等配置,再加上價格優勢,PICO 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或許真的能成為更多人嘗鮮 XR 設備的入門之選

在 Apple 入局後,我們或許可以看到 XR 領域的「三國爭霸」。以 Apple 生態的統治力來說,像極瞭強大的魏國,而以 Meta 和 PICO 為代表的廠商,如果能有一場「蜀吳聯軍」般的合作,也許能推動 XR 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無論如何,良性競爭最後都是利好用戶的,我們隻需要期待未來即可。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 Apple 為 Vision Pro 所設定的場景非常生活化:拍攝 3D 照片、巨幕觀影、FaceTime 通話、同時打開多個 app……相比起 Meta 通過辦公、社交等場景試圖打造「元宇宙」,Apple 則走向瞭另一條賽道:生活場景。這樣的場景,往往更貼合普通用戶的使用習慣。當然,前提是價格得降下來。

如果說 Meta 是極客的玩具,那麼 Apple 則想要將 XR 設備做成未來的「智能手機」,而 PICO 更像是擺在客廳的 Switch:可以玩遊戲、輕健身,甚至還能傢庭同樂。

賽道不同,3 者之間就不存在特別強的替代關系,屆時,各勢必會用更加豐富的獨占內容來吸引用戶。比如 Apple 可以依靠自傢 Apple TV+ 以及與迪士尼的深度合作來豐富自己的影視體驗,PICO 則可以通過各種本土化內容等優勢來做出差異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 XR 市場也像如今的主機市場一樣擁有自己的「禦三傢」。

XR 用戶怎麼看

相信大傢對於 Vision Pro 都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覺得 $3,499 的價格過於昂貴,或是覺得它所展示出來的效果十分「科幻」。於是,我們也找瞭 3 位長期使用 XR 設備的同事,請他們聊聊自己的看法。

Clyde:效率夢留給將來,現在還是玩遊戲吧

Apple Vision Pro 是一臺 AR 頭顯,提供一定的混合現實能力。從定位上來說,它與我此前主要使用的 Meta Quest 2 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未來兩年大傢的辦公環境形態會由平面轉為基於空間計算(也就是 Apple 發佈會說的 Spatial Computing)嗎?我覺得未來五年內能否實現都不好說。在此之前,其實我也並不覺得自己需要借助增強現實來輔助工作、提高效率這件事——擁有 Android 設備、iPhone、iPad、PC 或者 Mac 的你大概率也不需要。

從現階段僅剩的娛樂需求出發,我就更找不到一個理由說服自己去購買一臺 3 萬元不到的設備而不是一臺 3 千元不到的設備瞭。姑且還是先把影音和遊戲相關的需求放在 VR 這邊吧——作為一位 Meta Quest 2 的高頻、重度用戶,我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僅僅通過 AirLink 無線連接作為 PC VR 設備連接的使用時間就超過瞭 630 個小時,現階段 VR 平臺中能夠體驗到大部分遊戲和影音內容我也都玩瞭個遍,相比之下,基於 Android 系統開發的 Meta Quest 2 更加開放,除瞭作為一體機內置的 Meta 應用商店,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接到 PC 後還能體驗由 Steam 提供的相對而言更加廣闊的娛樂內容生態。

既是一體機又是 PC VR 設備,十足的開放性和幾乎沒有限制的內容生態,是 Meta Quest 2 目前為止最讓我感到滿意的地方。對瞭,就算把我這臺能夠全高畫質流暢運行 Half Life: Alyx 這種現象級 VR 遊戲的 PC,和 Meta Quest 2 加在一起,成本也沒到 2 萬元。所以從遊戲體驗部分來說,Apple Vision Pro 和 Apple Arcade 大屏遊戲體驗目前是沒辦法說服我的。

另外,或許是 Meta 在國內的用戶數量不多,很多人對現階段 VR 的軟件體驗做到什麼水平瞭似乎也沒什麼概念。

以我主要在用的 Meta Quest 2 為例,雖然它在發佈時的定位是一款 VR 一體機,但 Meta 在其軟件和功能開發方面可謂相當投入,在目前的最新版本操作系統下,你可以直接使用基於透視傳感器的手部追蹤免手柄操作,可以啟用透視功能以黑白的形式將環境與 VR 世界融合起來,也可以將房間內的桌面、沙發等物件直接掃描置入 VR 虛擬空間當中……毫不誇張地說,Meta 已經在 Quest 2 有限的硬件條件和機能水平下,為其帶來瞭足夠多的混合現實能力。

Meta Quest 2 的手部追蹤功能甚至還是首發搭載的

不過作為混合現實頭戴設備,Apple Vision Pro 在佩戴舒適度、針對近視玩傢的視覺輔助、屏幕與傳感器堆料方面的確給出瞭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細節,從頭部固定綁帶的設計、類記憶海綿特性的面部遮光罩到單眼超過 4K 的顯示精度,每一處都能體驗 Apple 在工業設計上的細致,也讓身處另一「現實」內的我羨慕不已——雖然作為近視用戶一想到那個蔡司定制近視鏡片可能還得加錢,並且 Vision Pro 無法佩戴眼鏡使用,我還是覺得不如花點時間適應隱形眼鏡……

總體而言,如果你是此前從未步入過混合現實世界的玩傢,想要花更少的錢提前感受一下 Apple Vision Pro 所描繪的增強現實的部分體驗,或者對影音、遊戲等娛樂體驗更加在意,我還是更推薦你購買即將降價的 Meta Quest 2、或許會比 Apple Vision Pro 更早發售的 Meta Quest 3 或者無需任何折騰也沒有網絡門檻的 PICO 4 系列。

Apple Vision Pro 目前就像初代 iPhone,而你需要等待的是一款「iPhone 4s」。

sonydog:看上去令人熟悉的 VR / XR 體驗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潑一盆「冷水」:如果你在近兩年體驗過 Quest / PICO 系列等一類的產品,Vision Pro(從展示層面)來說很多功能並不新奇。區分產品本身體驗優秀和 VR 獨特交互體驗,對於沒體驗過的人還是蠻難的。

當然蘋果的先進之處也並不都是開創某項技術應用先河,更多是已有類似產品的情況下,能夠後發制人做到同領域極致。

我購買 Quest 2 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但實事求是地說,最近半年大部分都在吃灰,倒不是這款設備不夠優秀,而且目前的 VR / XR 形態的產品還是由於其自身形態和軟件生態,存在以下的限制,這也是我期待 Apple 入局能夠帶來變化的改進方向。

VR 遊戲是很好玩,除瞭這個呢?

雖然手上沒有嚴謹的調研數據,但詢問大部分人想購入 VR 產品的理由,我認為可能有 90% 都會回答你:我想玩《XXX》(《Beat Saber》《Half-Life: Alyx》《VRChat》……),沒錯,一定會是一款遊戲。VR 平臺的確存在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獨占大作,由於其沉浸性的特點,給玩傢帶來平面遊戲完全無法匹敵的體驗。

但除此之外,VR 其他領域的應用真的太像那種「僅供參考」的技術演示,希望蘋果能真正挖掘更多除瞭遊戲之外的用法,就像 App Store 一樣帶動整個行業生態的茁壯發展。不過目前 WWDC 上公佈的場景還是過於基礎,更多的聚焦於產品本身大屏、視頻通話、交互體驗等方面,期待更多來自第三方生態的應用場景。

設備性能和舒適度的取舍決定瞭產品形態

作為一個長時間戴在臉上的產品,很難有 VR 設備稱得上是真正舒適,你可以說諸如 Quest 2、PICO 4 等產品在形態上已經屬於同類型的佼佼者,但相比那種願意帶出門的電子產品,VR 還是太大太重,在產品形態上做減法會變成輕運算重顯示的「巨屏眼鏡」,做加法則會成為 Valve Index、Meta Quest Pro 這種旗艦產品。

在設備性能和舒適度的精準取舍之間,Vision Pro 看起來似乎是選擇瞭輕便路線,以至於在不插電的情況下必須要有線連接外置電源來減輕頭戴部分的重量。即使是這樣,很顯然蘋果官方對於這款設備的定義也是優先室內,幾乎所有的演示片段都是如此。手機因為其輕薄小巧的體積,Always On 的特性成為瞭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我還是期待有一天能實現像普通眼鏡一樣的舒適無感,能夠真正成為可以戴出傢門的 Apple Glasses。

Tp:期待軟件生態的井噴

從諾基亞 N9 的失敗,到「機能落後」的 Nintendo Switch 熱賣多年,前人用瞭無數的失敗經歷告訴我們,軟件生態對科技設備來說至關重要。前些年,我們總能看到各種品牌在推出自己的 VR 眼鏡,而如今一體機卻隻剩 Meta 和 PICO 在國內外分庭抗禮,其他設備如 PS VR2、PC VR 基本隻能背靠 PS5、 Steam 作為遊戲外設使用。說明在 XR 領域,軟件生態的地位隻會更加重要。回想十年前,有多少人是為瞭《水果忍者》《憤怒的小鳥》這些遊戲轉而擁抱智能手機的呢?

在 2 年前,Meta Quest 還能憑借豐富的 VR 應用來吸引不少用戶。可如今 Meta Quest 上排名 TOP 20 的遊戲中,已經有七成都登陸瞭 PICO,並且兩者都支持串流 Steam VR 來玩遊戲,後來居上的 PICO 在如今也憑借更流暢的網絡連接在國內吸引瞭不少用戶。

在從 PICO Neo 3 更新到 PICO 4 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在於軟件生態的改善。在 Neo 3 時期,應用商城裡幾乎沒有幾個叫得上名字的大作;到瞭 PICO 4 時期,許多遊戲大作也都登陸瞭 PICO 平臺,雖然我不會每個都買,但至少在我打開應用商城時,我需要考慮的已經從「有什麼可以選的」到「該選哪個呢」。

現在的應用商店還是很豐富的

其實,在 Neo 3 和 PICO 4 之間,我還用過一陣子 Quest 2。當時它豐富的軟件內容確實給我留下瞭很深的印象,但 Quest 2 始終無法解決我的兩個痛點:佩戴舒適度和瞳距調節。Quest 2 戴久瞭以後的「壓臉」感實在讓人有些難受,再加上有級瞳距調節始終無法調整到舒適的位置,我通常戴上半小時左右就得摘下來休息會兒。所以在 PICO 4 優化瞭這兩點以後,我還是選擇回到瞭 PICO 陣營。

如今,伴隨著 Apple 的入局,我們似乎又站在瞭新十年的路口。我非常期待 Vision Pro 能為 XR 領域帶動更多開發者,制作出更加豐富的應用。憑借 Apple 的號召力,我們有理由相信 Vision Pro 能夠帶來軟件生態的井噴式增長。

從 Vision Pro 的官方宣傳物料來看,它目前的應用更多是基於平面應用所做的空間化適配(你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 2D 轉 3D)。即便是令許多人驚艷的 Persona、3D 照片等功能,我們都能找到對應的平面化內容:FaceTime、實況照片。

如果隻是這樣,Apple 此前佈局多年的 ARKit 和 Vision Pro 身上的諸多傳感器似乎都有些浪費。因此 Vision Pro 在未來一定會有 MR 應用的出現,到那時,我們或許又能經歷一次「所有 app 都很有趣」的新奇體驗。從 Apple 在 Vision Pro 上堆的硬件來看,他們的野心絕不隻是在 XR 領域淺嘗輒止。Apple 或許希望在前期通過強算力的設備為開發者提供一套開發 MR 應用的平臺,在軟件生態成熟後,我們也許能看見 Apple 推出面向普通用戶,價格更親民的 XR 設備。

如今無論是 PICO 還是 Meta 都在發力 MR,此前 Meta 發佈的 Quest 3 試玩視頻 也在重點表現 MR 體驗。在不遠未來,MR 會成為主流

Vision Pro 值得買嗎?

每當 Apple 出新品之後,總會有許多「要不要買」的提問。考慮到 Vision Pro 預計的發售時間是明年,並且首發隻面向美國市場,再加上初上市時軟件生態或許不夠完善,因此除非你非常明確自己就是想要使用 Vision Pro 的特定功能(比如拍攝 / 觀看 3D 照片等),不然我並不建議你著急入手初代 Vision Pro。

對於沒有體驗過 XR 設備的人來說,我更建議你先入手一臺消費級 VR 設備嘗嘗鮮。如果你願意折騰網絡連接、付款方式的話,或許可以等後續上市的 Meta Quest 3。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