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陳伊凡

從今天開始,XR頭顯或許可以分為兩類廠商:一類是蘋果,一類是others。

北京時間6月6日凌晨,蘋果召開2023年全球開發者大會,外界期待已久的首款頭戴式顯示設備Apple Vision Pro正式亮相。

“這款產品足夠讓人興奮,但感覺有些內容沒有被展示出來。”在今天凌晨WWDC結束後,一位AR創業者向虎嗅表達瞭這樣的觀點。

過去一年,蘋果的頭顯成為XR創業者們最翹首期盼的產品,因為這些“小而美”的公司沒有辦法,也根本沒有能力去完成“教育用戶”的工作,關於“XR能用來做什麼”這個問題,隻能留給蘋果這樣的行業風向標來回答。

不過,可能令創業者們頗感失望的是,在此次WWDC上,蘋果沒有使用VR/AR/MR等任何一種狹義的分類去定義新發佈的Vision Pro,而是引入瞭“空間計算”概念。按照庫克的設想,空間計算重點應該是落在三維物理空間的信息獲取上,也就是鏈接虛擬信息與真實場景。

“正如Mac把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把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Apple 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到空間計算時代。”發佈會上的庫克,對於Vision Pro寄托的期望溢於言表。

隻是,VR/AR行業自2016年爆發以來,至今仍維持著不溫不火的狀態,蘋果能憑借一己之力改變行業嗎?

下一個行業標準?

蘋果之於消費電子行業,最大的貢獻就是拿出瞭多個經典的“參考設計”,並帶動產業鏈向前發展。

比如在智能手機領域,沒有任何一傢廠商能站出來說自傢沒有“借鑒”過蘋果的方案,甚至在iPhone 4發佈後的那幾年,各傢比拼的就是誰能做到“像素級”模仿蘋果。那麼在Vision Pro發佈後,這款產品會成為未來行業的設計標準嗎?

答案是大概率不會。

與此前蘋果發佈的產品相比,Vision Pro最大的區別是硬件門檻被拉得太高瞭,甚至已經超過產業鏈發展水平。

根據《金融時報》此前的報道,蘋果早在2016年就開始瞭這個項目的研發工作,7年的時間,由上千人組成的工程師團隊將這款產品在硬件層面上直接拉滿。

為瞭更快速地完成圖像信息處理,蘋果在這款設備上配置瞭Mac同款的M2芯片,同時還單獨設計瞭一枚R1芯片,以解決12枚攝像頭和5枚傳感器帶來的數據傳輸延遲問題。單論硬件設計的復雜程度與集成度,蘋果已經做到瞭移動設備領域中的斷層式領先。

而對於大部分業內廠商來說,他們能夠拿到的最理想的芯片就是高通XR2——這枚基於2019年發佈的驍龍865芯片的衍生產品,其性能與蘋果M2芯片幾乎不是一個時代的產品,這也成為瞭橫跨在蘋果和其他XR頭顯廠商之間的一道天塹,無論蘋果後續在功能上如何升級,業界都很難跟進。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交互方式上。應該說,Apple Vision Pro上的交互邏輯可能是最理想的交互方式——通過手勢、眼睛和語音的混合輸入完成控制。

WWDC上演示的交互操作,圖片來源:APPLE

在此之前,XR行業內的交互方式大概可以分為兩個流派:以Quest 2為代表的“手柄派”,另外一派則是通過手機、PC等終端操作的“串流派”,而蘋果完全顛覆瞭上述交互邏輯,開創瞭一種最貼近用戶自然使用習慣的方式。

不過,這種交互方式其他廠商短期內仍然很難借鑒,因為技術差距過大。

一位AR創業者向虎嗅表示,“過去安卓廠商參照iOS的交互設計,隻需要重寫代碼來減少操作層級和指令手勢就行,但眼動追蹤、手勢追蹤和語音輸入的結合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算法,即使攻克這套算法,也沒有足夠算力的硬件作為支持。”

在他看來,Apple Vision Pro完全可以憑借這套交互方式去發開出更加復雜的應用場景,而不是發佈會上簡單的辦公、影音場景演示。

總結一句話就是,蘋果在硬件和交互上的創新很驚艷,但脫離產業鏈的水平,讓其他廠商難以望其項背,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跟進。

在喬佈斯時代,蘋果產品極富工業設計的美感,成為無數業內公司參照的標準,而在庫克時代,這種工業美學則逐漸演變成瞭對性能的極致追求,給人一種“大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感覺。

現在,憑借這款領先時代的Vision Pro,蘋果可以孤芳自賞瞭。

產業鏈的轉折,或從此刻開始

說完蘋果的那些“不具有參考意義”的創新,我們再聊聊蘋果能給行業帶來的轉變。

最直觀的來看,蘋果對於XR市場的提振毋庸置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疫情帶來的“宅經濟”需求消逝後,XR行業出現瞭不可避免地衰落。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IDC的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VR/AR出貨量為880萬臺,同比下降20.9%;而在今年一季度VR/AR產品出貨量進一步下跌至54.4%。

雖然Apple Vision Pro高達3499美元的定價,讓這款產品註定與大眾消費市場無緣,但它最大的意義是能夠讓消費者主動去瞭解“VR/AR能用做什麼”這個問題。

在今年年初對AR公司Nreal(現已更名Xreal)創始人徐馳的對話中,對方曾向虎嗅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蘋果在消費電子行業中沒有直接競爭對手,但這傢公司進入XR賽道後,可以讓消費者意識到,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完全可以在手機和電腦之外,使用起‘第三塊屏幕’”。

Apple Vision Pro對於行業的意義,便是如此。

此外,自2016年行業經歷瞭一次“小高潮”後,XR缺乏內容生態、缺少殺手級應用的聲音始終不絕於耳。但在蘋果的帶動下,這一現狀正有希望得到改善。

在今天的開發者大會上,庫克提到將與Unity展開合作,後者為頭顯操作系統visionOS推出空間體驗開發套件Spatial Creation。雙方此次合作有著很強的針對性,XR應用中涉及到大量3D場景的構建,Unity是全球最大3D引擎公司。

Unity方面向虎嗅表示,公司將與visionOS實現深度集成,為開發者提供瞭教程、模板和示例應用,開發者可以通過加入Unity的visionOS beta計劃,進行visionOS平臺的內容創作。

而在內容生態之外,Apple Vision Pro也將對整個XR產業鏈的發展起到極為關鍵的帶動作用。

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蘋果在顯示方案上一改行業慣用的LCD或OLED面板,而是使用瞭兩枚Micro OLED微顯示屏,這個來自索尼的深度定制化方案在1.3英寸大小的面積上實現瞭比4K電視還要密集的像素密度,在成像效果上帶來跨越式提升。

它的價格也很“美麗”,根據此前科技媒體XR Daily News的報道,索尼給這個屏幕模組的報價高達280-320美元,這已經超過瞭許多VR頭顯的售價。

不過,從去年年初開始,已經有多傢中國廠商在跟進這一技術,其中就包括京東方和華星光電這樣的顯示巨頭。據悉,京東方在今年5月舉辦的SID Week 2023(國際顯示周)上展示瞭一塊與索尼方案同樣大小的Micro OLED顯示屏,按照計劃,國產Micro OLED微顯示屏將在今年4季度量產。

屆時,Micro OLED方案的成本大概率會降低。此外,另一種被視為XR頭顯終極顯示方案——Micro LED也有望加快全彩方案的量產進度。與Micro OLED技術相比,後者在功耗、亮度及對比度上有著全方位的優勢,而且非常適用於室外場景,但目前全彩Micro LED方案的量產難度較高。

一位產業投資人向虎嗅透露,蘋果與Meta此前都在中國大陸考察過Micro LED方案,並與多傢公司簽下瞭PoC(概念驗證)訂單。隨著Apple Vision Pro的發佈,業內終端廠商未來或將重點考察這一賽道,以實現在顯示效果上的“差異競爭”。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本次Apple Vision Pro的組裝工作,可能會直接改變國內ODM企業的生態。

虎嗅從多方消息源處確認,本次蘋果將Apple Vision Pro的組裝工作交由中國大陸廠商立訊精密獨傢代工,後者出於保密需要,通過一條全封閉產線去完成相關工作。

這次合作的核心意義有兩點。首先,ODM企業過去始終是低附加值產業的代表,根據《金融時報》此前的推斷,在iPad的BOM(標準物料)成本中,富士康的代工成本僅占比2%。

而由於Apple Vision Pro的加工、檢測難度較高,且小批量生產的特性,此次立訊精密的代工費用得到大幅提升。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Wellsenn XR的測算,Apple Vision Pro的BOM成本約為1300美元,代工費用約在120美元左右。

其次,有業內人士向虎嗅表示,蘋果已經向多傢產業鏈廠商給予瞭資金和技術上的幫助,以滿足Vision Pro的生產需求。

類似對於產業鏈的“對口幫扶”工作,蘋果此前早有先例。早在2015年,蘋果就曾為論證藍寶石屏幕蓋板的可行性問題,幫助國內玻璃面板龍頭藍思科技搭建瞭一條藍寶石玻璃產線,盡管這個設想最終沒有落地,但藍思科技在玻璃蓋板加工工藝上得到瞭實打實的提升。

而XR頭顯所涉及到產業鏈廠商的數量,可能多達上百傢企業。從這個角度來看,業內沒有任何一傢公司能夠發揮出蘋果的帶動作用。

寫在最後

在庫克接手蘋果的12年時間裡,始終有個質疑的聲音在業界反復出現:這位以供應鏈管理和營銷而聞名的職業經理人,究竟有沒有能力去定義一款產品?

7年磨一劍後,庫克帶著Vision Pro回應瞭質疑。令人遺憾的是,在WWDC的演示場景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這臺設備真正應該釋放出的潛力。甚至會感覺到“這麼強的性能,不會隻是用來辦公吧”?

但作為初代機型,Vision Pro的完成度已經超出瞭大多數人此前的設想。或許,如同那個“展示意義為主”的初代iPhone一樣,Vision Pro與空間計算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