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这就是霍金对世界的惊叹。

哇! 这是我们霍金的奇迹。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 76 岁。

21岁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被预测活不过两年; 28岁时,他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终生只能坐在轮椅上。 43岁时,他因肺炎被切开气管,再也无法说话。 66岁,剩下的三个可动手指已经无力按下按钮。 至此,霍金只能靠一块小小的可动面部肌肉与外界交流……

“当我21岁的时候,我的期望变成了零。从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的福利。” 尽管如此,被誉为“宇宙之王”的霍金还是给世人留下了奇点定理、霍金辐射和最广为人知的《时间简史》。

2018年达沃斯论坛结束后,一位摄影记者问霍金:“你能再给我一个词来表达你想对世界说的话吗?”

霍金当时的状态很糟糕。 尽管护士一再拒绝,但霍金还是用眼底萎缩的肌肉断断续续地打出三个字母:哇……哇……哇。

《人工智能威胁》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霍金频频发出反对人工智能的警告:“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

他与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大概是“人工智能威胁论”最著名的三个支持者。 霍金曾多次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将完全取代人类的担忧。

霍金2014年在接受BBC采访时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将宣告人类的灭亡。”

2015年1月,霍金和埃隆·马斯克以及其他许多人工智能专家签署了一封题为“应优先研究强而有益的人工智能”的公开信,警告人工智能武器的发展可能助长战争和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的灾难。

2016年10月,在剑桥大学未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他缓和了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但基本观点没有改变。 “对于人类来说,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可以用‘成功还是成功’来形容,”他说,“但到底是‘成功’还是‘成功’还不清楚。

2017年12月,霍金在长城会举办的“启迪天工,智慧未来”活动上,再次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无限发展的担忧。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活动中。 “人类无法知道我们是否会得到人工智能的无限帮助,被贬低和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摧毁。 我们担心智能机器将能够接管人类正在从事的工作,并迅速消灭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人工智能也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我曾经说过,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比如最大限度地利用智能自主武器。除非,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按照人类的意志工作。”

《危险司机》

霍金更愿意被视为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普通人。

坐上轮椅后,霍金的朋友们知道他是一名“危险司机”。 霍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坐“轮椅”,在路上横冲直撞。

影视作品热衷于描写霍金的传奇一生,霍金也乐于在这些作品中“露脸”。

他在《星际迷航》电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中扮演自己,与爱因斯坦、牛顿打桥牌; 秀”,拯救剧中的女孩。

在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5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并参与客串。

史蒂芬霍金客串《生活大爆炸》

2017年为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

听过霍金演讲的人都会被他独特的“电脑声音”所表现出的幽默所打动。

“我不是理科生,不懂黑洞和物理,但我还是喜欢霍金,他经常客串《生活大爆炸》,老头子一辈子没教过我物理知识,我也不懂。”不明白他的学术成就有多大。但至少,我很怀念,他给我带来了欢笑。” 有网友对霍金记忆犹新。

2017年11月,霍金在微博上用视频回应王俊凯的提问。图片来自网络

“宇宙之王”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 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1979-2009 卢卡斯数学教授,后任名誉卢卡斯数学教授,曾由牛顿担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授职位之一; 1978年获爱因斯坦奖章; 1988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 2006年科普利奖; 以及 2009 年的总统自由勋章。

霍金最出名的是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和《大设计》。 其中,《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曾连续237周蝉联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榜首。

(霍金和他的第一任妻子)

由于霍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宇宙学和黑洞,因此​​很难得到证实。 目前确认的贡献主要是这两个:

1.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 这是与罗杰的合作,率先用拓扑方法证明广义相对论方程组有奇点解,间接证明大爆炸奇点的存在。

2.霍金辐射。 受熵的启发,在弯曲时空背景下利用量子场论方法,证明了黑洞像热力学黑体一样向外辐射。 这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的第一个例子,具有特殊的意义。

霍金被评价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因其传奇的一生,被誉为“宇宙之王”。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