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產主流手機廠商有華為、榮耀、OPPO、vivo和小米等等。據各傢調研數據,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一般能進前五,但和榮耀、OPPO、vivo相比有一定差距。然而,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全球市場,情況則完全不同。據CNMO瞭解,目前小米手機的銷量至少已連續四年(年度數據)穩居全球前三,僅次於三星和蘋果這兩大跨國手機巨頭,高於其它國產手機廠商。

雖然是前三,但此前,小米和蘋果、三星之間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格局依舊由三星和蘋果主導,二者分別以2.266億臺和2.346億臺的出貨量占據市場19.4%和20.1%的份額。相比之下,小米以1.459億臺的出貨量和12.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和三星相比少瞭約8000萬的出貨量,而全球第五大手機廠商傳音的全年出貨量也才9500萬部。

然而,近日,CNMO卻註意到,根據最新的調研數據,小米近期的手機銷量出現瞭大幅度增長,與蘋果的差距已被顯著縮小。

0.8%、290萬部

近期,多傢調研機構密集公佈瞭2024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機市場數據。雖然各傢機構的信息有一定出入,但Canalys、IDC、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均表明,小米與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態勢出現瞭顯著變化,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快速收窄,全球銷量亞軍位置的競爭變得空前激烈。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市場份額為14%,同比增長幅度為22%。同時期,蘋果手機市場份額為16%,同比下跌1%。Canalys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市場份額從2023年Q2的13%上漲至15%,蘋果手機則從17%跌至16%;IDC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銷量4520萬部,市場份額為15.6%;小米手機銷量4230萬部,市場份額為14.8%,蘋果和小米之間的季度銷量差距不到300萬部,市場份額差距僅為0.8%。

回顧歷史,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曾一度超越蘋果,短暫登頂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彼時,小米董事長雷軍立下瞭站穩全球第二、三年內沖刺全球第一的豪言壯語。盡管這一目標未能如期實現,但經過三年的努力,小米再次站在瞭全球第二的門檻前。

會贏嗎?

小米爭奪全球第二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戰役,即將進入決定性的三個月。近期,小米董事長雷軍宣佈,將於7月19日舉辦第5次雷軍年度演講,主題是《勇氣》,講講造車的來龍去脈和這三年多跌宕起伏的故事。隨後,小米官方賬戶密集展開宣發攻勢,小米MIX Fold 4折疊屏手機、Redmi K70至尊版等多款旗艦級機型官宣發佈日期,小米MIX Flip也蓄勢待發。從時間來看,這幾款機型的發佈會可能會由雷軍本人親自主持。

然而,CNMO觀察到,第三季度,小米MIX Fold 4、小米MIX Flip與Redmi K70至尊版構成瞭小米旗艦陣容的全部。其中,兩款折疊屏手機的高昂定價或將限制其市場滲透力,而搭載聯發科芯片的Redmi K70至尊版雖具性價比,但對小米全球銷量的推動作用或許有限。更值得關註的是,小米的年度重磅產品——小米15系列,預計將在第四季度登場,這意味著在與蘋果iPhone 16系列的正面交鋒中,小米或面臨階段性產品空檔。

正值蘋果準備推出iPhone 16系列之際,小米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蘋果的旗艦產品通常在9月發佈並迅速上市,給予零售商充足的備貨時間,形成強大的市場沖擊力。盡管小米與蘋果的全球市場份額差距在第二季度僅剩0.8%,看似觸手可及,但在蘋果新機的強勢沖擊下,這一距離可能會被迅速拉遠。

挑戰

對於小米而言,全球第二的桂冠雖近在眼前,卻也因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而顯得遙不可及。並且,在2024年年底的智能手機市場,尤其是旗艦領域,正醞釀著前所未有的競爭風暴。

華為Mate 70系列,作為國產高端旗艦的象征,計劃於第四季度重磅登場,直接對標蘋果的iPhone 16系列。華為的強勢回歸,不僅有可能將重塑高端市場的格局,也必將給小米帶來不容忽視的壓力,雙方在技術和創新上的較量,將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與此同時,OPPO和vivo也在戰略調整,它們轉向與聯發科的緊密合作,OPPO Find X8系列和vivo X200系列的四款旗艦機型於第四季度強勢來襲。這兩大旗艦系列,將與小米15系列在高端市場展開正面交鋒,加劇瞭市場爭奪的緊張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3系列和小米14系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們精準定位的小屏旗艦市場。然而,這一細分領域即將迎來OPPO和vivo的直接挑戰,後兩者也將推出尺寸相近的機型,加入到小屏旗艦的競爭中。小屏旗艦市場將從藍海逐步演變為紅海,小米15系列面臨的市場環境已經大不如前,能否拿下足夠的銷量也要打個問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