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辰紋

不久前,蘋果連續進行瞭兩輪降價。

首先是5月20日,天貓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對iPhone 15系列推出限時優惠,活動期間,疊加官方立減和蘋果優惠券,iPhone 15 ProMax最高優惠可達2250元。

除瞭手機外,iPad、MacBook、Apple Watch、AirPods、Apple Pencil等產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價格下調。

有媒體總結,蘋果此次價格調整的幅度為歷史之最。

沒想到,相隔僅僅11天,5月31日京東全面開啟618大促時,消費者們“驚喜”的發現,Apple京東自營旗艦店內,iPhone 15 Pro價格首次跌破瞭6000元,128GB版本來到瞭5900元左右。如果是京東PLUS會員,還可以再減30元。

蘋果輕易不降價,一旦降價,即意味著終端銷量出現瞭問題。

市場調研機構TechInsights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330萬臺,同比增長1%,結束瞭連續11個季度的下滑。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開始復蘇,蘋果的市場份額不升反降,以13.7%的歷史最低占比跌出瞭前五,被歸類為“Others”類別。

圖源:Tech Insights

很顯然,蘋果有些著急瞭。

01

降價效果很明顯

可是,受困擾的並不隻是一傢,大傢都處於同樣的外部環境之下,

產品調價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產品結構調整,需要重新定價;另一個是對銷量有更高追求,要在短期內賣出更多的貨。

iPhone銷量不佳不僅僅隻在中國市場,全球范圍內,據Canalys數據顯示,蘋果在核心市場遭遇挑戰的情況下,一季度全球出貨量出現雙位數下滑,降至4870萬部,位居第二。

蘋果財報也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蘋果公司實現營收907.53億美元,同比下降4%;手機業務營收459.6億美元,下滑約10.5%;作為其第三大市場的大中華區營收163.72億美元,同比下降8%。這是自2020年一季度以來,蘋果在該區域的最弱表現。

回顧過往歷史,終端銷量一旦不及預期,蘋果就會祭出“降價”大旗來尋求短期銷量的回升。

去年“雙11”期間,為瞭爭奪市場的絕對份額,蘋果使出瞭最後兩小時再降價的策略,使得iPhone15系列剛發佈不久就迎來超1500元的最高降價,幫助蘋果成為該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第一。

今年1月,蘋果官網又一次啟動瞭降價促銷,消費者以符合條件的支付方式購買指定產品,最高可降價800元,該政策幾乎覆蓋全系產品。

今年3月,蘋果也曾短暫將iPhone 15系列的起售價下調1000元,受此影響iPhone當月在華銷量增長約12%,相比前兩月明顯反彈。

5月20日,蘋果降價政策落地後一小時,根據天貓發佈的數據顯示,市場成交額超過15億元。相比之下,華為、小米、vivo等品牌成交僅破億。

後續隨著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跟進,iPhone 15系列的價格在不同平臺表現出差異分歧。

截至目前,京東旗艦店內,iPhone 15基礎版售價略高於淘寶,但15 Pro和15 Pro Max的價格已經低於淘寶。

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內,4300元上下即可拿下iPhone 15 128GB版本。

蘋果的連續降價讓部分“提前嘗鮮”的消費者感覺到“背刺”,而“等等黨”則表示,“蘋果價格本來就虛高,後續還會再降”,特別是現在距離618還有一段時間,說不定蘋果還有“殺招”沒有使出來。

02

來自中國手機的壓力

蘋果以降價的方式來應對市場份額的下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國手機給的壓力有點大,特別是華為的再度起勢,帶動中國手機在高端市場對蘋果形成瞭合圍。

根據Canalys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按出貨量統計,華為、OPPO、榮耀、vivo、蘋果分別占據市場前五,其中,華為以1170萬臺的出貨量拿下瞭17%的市場份額,這也是華為經歷13個季度後,重新回到中國大陸市場第一。

圖源:Canalys

華為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生產和供應鏈問題的解決使得Mate 60系列可以“放開供應”,加之自研麒麟芯片以及衛星通話等創新功能和品牌沉淀的加持,很快就完成瞭對蘋果高端市場的“反攻”,收回瞭“失地”。

OPPO、vivo、小米、榮耀等品牌則主打一個性價比,旗艦機型大多處於4000元左右價位,與iPhone 15系列相比,價格上有優勢,功能體驗不但不落於下風,還經常會給用戶帶來一些小驚喜。

比如,OPPO制定瞭AI“三板斧”戰略(成立AI中心、三級大模型部署策略、1+N智能體生態戰略),押註AI手機,在建立瞭OPPO AI 濱海灣數據中心,推出瞭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後,OPPO的首款AI手機Find X7系列,已經能夠實現系統級Agent,AI消除功能、AI通話摘要、AI超清合影等AI新功能,讓大眾更為具體地窺見瞭AGI的模樣。

再比如,榮耀以“AI四層架構”理論為基礎,逐步推出MagicOS 8.0、魔法大模型等,以平臺級AI為內核、底座,探索基於意圖識別的人機交互模式,讓手機能夠學習人,瞭解人,並能主動為人提供服務。

雖然蘋果也在積極佈局AI,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表示“蘋果在AI領域將超越競爭對手”,可是在產品層面,蘋果並沒有表現出相應的創新能力。

反饋到市場端,很多專業機構和媒體在評述iPhone 15時,都認為是一款綜合表現可以給到高分的機器,但其缺點也很明顯,由於相較於前代版本沒有顯著升級,在友商們,特別是中國手機大刀闊斧式的創新面前就變得缺乏特色,從而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對價格進行調整由此被擺上瞭臺面,成為蘋果解決當前困境的策略之一。

03

蘋果還有多少後手?

當一次降價無法解決問題時,那就再多來幾次。

究其原因,就是蘋果在高端市場仍占有非常強的號召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iPhone 15 Pro Max登頂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暢銷智能手機榜單。第二、第三名分別為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

這份報告中,全球十大暢銷智能手機排行榜隻有蘋果和三星兩個品牌,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均未上榜。

另外一個角度,蘋果手機在2024年一季度的ASP(平均售價)達到900美元(約合人民幣6520元),而小米、OPPO、vivo同期的ASP折合人民幣分別約為1151元、1862元和1528元。

上述品牌手機的均價水平沒有達到全球手機市場370美元(約合人民幣2681元)的ASP均值。

這也意味著,蘋果還有著非常大的調價空間。

一個值得註意的細節,iPhone的銷售具有很強的季節性,每年的第四季度是銷售高峰,而後逐漸遞減,最後在秋季新品發佈前到達最低谷。

這裡說的季節性,指的是蘋果當年發佈的新品的銷售規律,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蘋果新品推出後,早前上市的老款機型也會同步在售,如今蘋果的官網上除瞭iPhone 15系列之外,還有iPhone 14、iPhone 13和iPhone SE 3個系列的機型在售。

“多代同堂”的好處就是,根據產品的新舊程度和配置高低,蘋果完成瞭一套首尾相連又相互照應,有所交叉的產品體系佈局,價格也涵蓋3000—14000元的廣闊空間。

事實上,不光光是價格策略,在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性方面,蘋果也在努力“重回榮光”。

5月7日發佈的新款iPad,其最重要的更新是搭載瞭蘋果最新研發的M4芯片,這也被外界解讀為蘋果All In AI的表現之一。

即將在6月份召開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中,蘋果透露將發佈最新版本的iOS、macOS、VisionOS操作系統,同時展示如何將生成式AI集成到各種產品中。

至於將在秋季發佈的iPhone 16系列,則或將是歷代iPhone中提升最大的一代,預計將首發搭載多項蘋果自研AI功能,且支持AI大模型本地部署。

高端市場求而難得,就目前來看,除瞭華為,確實通過獨創的技術功能和產品生態形成瞭一定的市場認同,具備與蘋果正面競爭的能力之外,其他中國品牌的高端產品還需要時間的沉淀。

隻是從今年以來中國手機與蘋果競爭所取得的成績來看,過去看似牢不可破的戰線已經出現瞭松動,機會出現時,就看我們能否抓住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