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勇毅

編輯 | 高宇雷

連續 11 個季度出貨量下滑的中國手機市場,終於在 2024 迎來瞭曙光:據市場調研機構 TechInsights 發佈的數據顯示,Q1 季度出貨量為 6330 萬臺,同比增長 1%。

此前,隨著 2023 年連續三個季度降幅降低,多傢分析機構均預測 2024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量將逐漸走出持續下滑的趨勢,並在年內實現銷量的正增長。但手機廠商對新一年市場環境的預期卻並沒有隨之展現出更多的樂觀情緒,反而謹慎的預期繼續成為主要聲音:更多手機廠商高管公開表示,2024 年的主要目標是“跑贏大盤”。

手機廠商的謹慎,折射出的是從 2023 年初開始、2024 影響開始波及全行業的供應鏈集體漲價;日韓上遊供應商為瞭保證足夠的利潤率而實現的持續減產;其中閃存與內存產品的漲價幅度最大。據 CFM 閃存市場的數據,三星電子在與下遊廠商新一輪價格談判中,價格均有 15%-25% 的價格上漲。

在芯片領域,包括高通、聯發科等主要手機 SoC 芯片供應商,在 2023 年的單顆高性能芯片價格上都有近百美元的價格上浮。這些因素疊加,很容易讓一臺搭配 2024 年旗艦硬件配置的手機的成本上浮超過 500 元人民幣。

華為Pura70 系列的起售價相比 P60 系列定價的猛增,也讓很多線下經銷商與用戶始料未及;從首銷線下用戶反饋來看,相對更高的定價對 Pura70 系列的後續銷量直接產生瞭沖擊,多位經過五一期間 Pura70 系列首銷的線下導購向記者表示,比前代更高的價格是勸退一些 P 系列老用戶的直接因素。

比起手機廠商更願意強調的 AI 大模型、衛星通信功能的錦上添花,價格的提升對於用戶購買意願的沖擊仍然最為強烈。除瞭華為之外,vivo、小米多款預計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手機漲價已成定局。

除瞭直接漲價,不同廠商應對成本飆升的辦法也不同:5 月 6 日,有網友發現自己購買的魅族 20 Classic 在售價不變、並未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到手的硬件閃存規格從發佈會宣稱的 UFS 4.0 變為瞭 UFS 3.1,兩個規格的閃存在峰值傳輸速度差瞭一倍,會直接影響到幾乎所有智能手機日常的使用體驗。

即使漲價給 Pura70 系列的首銷銷量帶來瞭一些負面影響,但對於一直致力於在旗艦手機市場擊敗蘋果的華為來講,Pura70 系列的售價已經來到與 iPhone 15 幾乎完全相同的區間,即使更高的售價意味著比預期更少的首銷數據。

近期蘋果為瞭應對線下銷量的明顯下滑,也通過提高線下經銷商返點、優先供貨熱銷機型等方式來給線下渠道輸血,在 iPhone 15 系列的整個銷售壽命中後期調整庫存。

但華為與蘋果都不是銷量受到漲價沖擊最嚴重的廠商:對於整個銷售周期出貨量達到千萬臺的主推旗艦而言,通過各種促銷方式來直接/間接地降低用戶購買手機的售價同樣能直接促進銷量。

華為蘋果的周旋餘地,是建立在高出貨量+高利潤率的基礎之上,這套模式甚至對於其他一線手機廠商都不具備足夠的效仿可行性:不少出貨量相對較低的手機廠商,在研發與硬件成本更高的旗艦手機上長期“以虧本換市場”的旗艦銷售戰略,對於大多數折疊屏手機,虧本賺吆喝一直是常態。

“賣不上量的旗艦手機本身就不賺錢,加上成本繼續上漲,放棄一部分市場求存已經是最後的手段”。一位長期耕耘智能手機線下渠道的業內人士對記者提到。進一步漲價已經是廠商所剩無幾的選項。

除瞭漲價,將旗艦手機中成本較高的其中幾個硬件規格產量降低,主推相對成本更低、更能盈利的規格,同時將線上線下主推配置做區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這種做法在智能手機銷售策略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但這種辦法也會導致某些看起來“高性價比”的硬件配置、實際用戶很難搶到的情況。這種情況雖然也會面臨用戶的質疑,但卻是幫助一款智能手機在總量難以增加的前提下能夠維持的可行方案。

OPPO 在今年年初發佈的旗艦 Find X7 Ultra 上,在硬件配置上選擇將 1TB 內存版本綁定“衛星通訊”這個相對高附加值的技術作為主要賣點,通過差異化的功能點分擔存儲成本上漲帶來的直接成本沖擊。

但從目前的官方定價來看,512GB 標準版與 1TB 衛星通信版直接的價差為 1000 元。並且為瞭綁定衛星通訊功能,1TB 版本也要晚於標準版兩個月發佈,這同樣讓一些原本就計劃購買 1TB 版本的用戶頗有微詞。

相比起旗艦手機即將來到瞭集體價格上漲,供應鏈漲價壓力最先傳導到的,其實是各傢國產手機廠商都相當倚重的中端機市場。

旗艦手機尚且能通過“沖擊高端”,緩沖一部分成本上漲壓力,而定價在 2000-3500 元人民幣區間的中端機更難以在有限的成本空間中實現差異化,廠商不得不在減配或漲價中做出艱難抉擇 —— 由於這個價位直接對應價格敏感用戶,因此減配成為瞭手機廠商不約而同的選項。

而據魅族官方對記者表示,目前這項減配影響到舊款的魅族 20 Classic,新機並不受此影響,這隻是當下二線廠商飽受供應鏈成本困擾的縮影:來自供應鏈的漲價沖擊不僅帶來瞭智能手機漲價減配,實際上也是在另一個賽道考驗著廠商的“軟實力”。

比起硬件直接縮水被購買用戶口誅筆伐這種方式,久經互聯網輿論考驗的手機大廠在成本敏感的中端機上,往往會選擇更“聰明”的方式降低成本:例如將組件成本更高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模塊替換為短焦指紋識別,兩者成本相差四倍;以及將原本高規格的快充模塊替換為更便宜但充電功率更低的版本。

即使這些功能點在手機整體體驗中占比並不高,但客觀上從硬件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會直接影響到手機給用戶帶來的綜合體驗。

2023 年中端機市場曾出現過一場“大存儲空間風暴”,由於上遊供應鏈存儲價格跳水,年初甚至出現存儲價格不到前年同期一半的情況。讓手機品牌紛紛在中端機市場發佈 24GB 內存乃至 1TB 存儲空間的機型,增強在這個價位段的競爭力,大存儲空間能帶來的各種優勢一度成為各傢手機廠商宣傳的重點。

但供應鏈成本的陡增讓這一切都難以為繼,中端機的成本難再支持推出 1TB 這樣大存儲空間的版本,不到一年前關於“大內存大空間”的各種宣傳成瞭如今飛向廠商的“回旋鏢”;不得不承受用戶各種關於“漲價減配”的質疑。

但手機廠商如今已經無暇顧及這些,如今如何在成本陡增、硬件縮水的前提下,不讓用戶體驗大幅“貶值”,成瞭手機廠商優先考慮的重點。

據一位在汽車品牌從事手機項目的產品經理介紹,大公司都有戰略價,年框,同時還有存貨,受漲價周期影響相對更小,因此在同樣面對供應鏈漲價時,小廠對硬件的把控能力要遠低於一線廠商,他同時還提到同樣以車廠造手機距離,表示車用硬件與手機用硬件通用度更高的廠商,議價能力更為充分。

但他同時也提到,廠商的體量在與供應鏈廠商的供貨價格談判中同樣至關重要;在供應鏈集體漲價已成事實的 2023 年,本就高度警覺的手機廠商進一步掀起瞭囤貨行動,這些現象反過來進一步加劇瞭供不應求,彈藥充足的廠商往往會選擇主動抬高價格來搶購貨源。

所有看似取巧的方式,背後都標註瞭廠商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無論是品牌口碑還是銷量。

但在這場消耗戰中,資源最多的就是贏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