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創板日報》獨傢報道,百度將為國行版 iPhone 16 等蘋果產品、系統提供 AI 功能,預計采取 API 接口的方式計費。蘋果也曾經找上阿裡和另一傢國產大模型公司洽談。

百度也可能不是蘋果唯一的合作對象,上周有媒體報道,包括 Google、OpenAI、Anthropic 在內的多傢海外科技巨頭,都與蘋果進行瞭接觸,談判在 iPhone 上引入生成式 AI 技術。

不過《科創板日報》指出,海外 iPhone 將采用蘋果自己的大模型。而中國大陸采用百度大模型的原因,可能是為瞭快速解決中國市場 AI 的合規問題。

而蘋果 CEO 蒂姆 ·庫克(Tim Cook)在上周的上海之旅中,提到瞭目前蘋果的 AI 運用,並且再次確認將在今年公開更多關於蘋果 AI 的消息。

蘋果對生成式 AI 的曖昧態度

相比較微軟、Google 等頭部科技公司,至今未推出聊天機器人的蘋果,在 AI 上的動作可以說是「慢人一步」。而從蘋果正在與多傢第三方科技公司討論 AI 技術合作來看,蘋果或許對開發生成式 AI 技術「興趣一般」。

科技記者 Mark Gurman 報道,蘋果會為瞭滿足消費者,而在系統中提供一個 AI 聊天機器人,但這傢企業自身可能對其「興趣不大」。而通過與第三方合作,蘋果還可以收取「高額」的費用。據悉,為瞭讓 Google 搜索作為蘋果設備的默認搜索引擎, Google 一年要花掉 180 億美元。

Google 已經將 Gemini 技術提供給瞭三星,其在新手機 Galaxy S24 推出的 Galaxy AI 體現瞭 Google 的多項 AI 功能:對屏幕內容的快速智能搜索,或者對圖片實現更智能的編輯效果,以及在實時通話中進行翻譯等。

采用第三方技術的好處還有很多。與百度的合作可以讓蘋果的 AI 助手快速在中國開放使用。微軟的 Copilot 在近日才向大陸的 Microsoft 365 企業用戶開放瞭部分 Office 功能,大部分在線功能還無法使用。

並且通過采用第三方技術,蘋果自身也不用承擔過多道德和隱私責任,以及 AI 雲端大模型高額的成本。

不過,在與 Google 的談判傳出之前,蘋果工程師在網上發佈瞭一篇論文,透露蘋果正在開發的 AI 大語言模型 MM1 的一些細節。據悉,MM1 在設計和復雜程度上似乎與其他大語言模型例如 Gemini 類似。並且 MM1 也有為聊天機器人提供技術支持的可行性。

相關論文舉例說明瞭 MM1 在識圖、推理方面的能力:MM1 看到一張陽光斑駁的餐廳桌子,上面有著幾個啤酒瓶和菜單的圖片,被問及「人們要為桌上的啤酒支付多少費用」時,MM1 讀出瞭菜單的價格並計算瞭啤酒的價格。

Mark Gurman 也報道稱,蘋果也一直在測試一個代號為 Ajax 的大模型,和一個叫 Apple GPT 的聊天機器人,不過知情人士表示,這些技術不如 Google 和其他競爭對手的工具。目前,還不清楚 MM1 和 Ajax、Apple GPT 的關系。

有消息指出,蘋果自己的開發模型更青睞離線本地運行的方式。其前段時間收購的 AI 初創公司 Darwin AI,也正是以讓 AI 系統更小、更快為核心技術。

但目前本地的生成式 AI 技術,很難承擔比較繁重的圖片和文字生成,這可能也是為何蘋果想要選擇和 AI 雲端大模型比較成熟的第三方公司合作,率先推出功能比較完備的 AI 聊天機器人,即使這可能不是蘋果的最終目標。

蘋果不一樣的 AI 策略

蘋果在生成式 AI 上的「後發」,以及語音助手 Siri 一直以來讓人失望的表現,很容易讓人以為其對 AI 的忽視。但其實蘋果一直在 AI 上偷偷發力,並在產品上推出瞭具體的功能。

庫克在中國接受采訪時就表示,AI 已經運用在瞭蘋果產品的多個方面,例如 Apple Watch 的摔倒檢測,以及 iPhone 的預測性文本輸入功能。

iOS 9 上蘋果引入的「Siri 建議」功能,實現根據場景提供 App 建議和日程、郵件的自動建議功能,其實就是蘋果系統上非常早期的 AI 和機器學習功能。

除此之外,iOS 上的照片面孔識別、長按快速摳圖、 Spotlight 文字搜圖片等等不算「大」,但都非常實用的功能,都利用瞭 AI 技術來實現。

蘋果對 AI 的態度實際上非常「保守」。據報道,蘋果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去討論如何看待 AI,也非常謹慎地處理 AI 學習和隱私的關系——這也可能是為何蘋果更執著於本地運行 AI,不僅預期體驗更好,而且也更加保護用戶數據和隱私。即使在發佈機器學習相關的系統功能,也避免使用「AI」等詞匯。

也許對蘋果來說,AI 更應該「潤物無聲」地逐漸嵌入產品之中,而並非如同聊天機器人般獨立和集中體現智能學習技術。

但不管是出於市場競爭,抑或是消費者的呼聲,蘋果都需要快速在下一代系統中集成系統級的聊天機器人技術,恐怕無法再像 Vision Pro 般仔細打磨。因此,為瞭盡快推出可用的生成式 AI 功能,蘋果隻好與第三方合作。

直接將 M3 MacBook Air 稱呼為「最好的消費者 AI 筆記本」,或許也體現瞭蘋果對 AI 態度的一定轉向,開始正視市場對自身在 AI 技術和產品上的呼應。今年的 WWDC 或許也將能看到更多蘋果對 AI 的思考,說不定能改變其目前在 AI 領域「追隨者」的姿態。

也許蘋果生成式 AI 的發展脈絡將會神似蘋果自己的地圖應用:最開始依靠 Google Map,後來用上自研,也許剛開始很糟糕,但會越來越好(而中國區一直是國內數據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