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佈的產品太多瞭太忙瞭以至於托尼都沒意識到已經 3.15 瞭。

既然是消費者權益日,那我也給廣大消費者排個雷吧,曝光一種看上去很方便實則很危險的產品。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用過圖片裡這種,可以用一個充電器給三臺不同接口的設備充電的數據線。

這種三合一的線,哪兒都有,商店裡、車上、甚至傢裡都有,但是很少有人生出警惕之心。

我們辦公室的同事胖虎最近就在某多多上用十塊錢買瞭一個。

後來他回憶的時候,也承認當時是被這個價格迷瞭心竅,又想著一根線就能解決好幾種設備充電問題,再加上還是個有頭有臉的品牌,不是什麼三無產品,沒想更多就直接下單瞭。

結果這一貪便宜還真就出問題瞭——在不連接任何設備的情況下,其中一根線居然異常發熱。

我當時正坐在他旁邊,有幸目睹瞭他被燙到尖叫,手忙腳亂的樣子,仔細一看手都被燙去瞭一層皮。

出於職業敏感,在斷完電之後,我們趕緊拿出測溫工具看瞭一下,發現這時候這根數據線的溫度居然來到瞭 66.1 ℃。

好傢夥,還好我們胖虎反應快,想想要是被傢裡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這種情況,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我嘗試著把這根線拆瞭一下,結果發現果然短路瞭,連接口都燒黑瞭。

我們又去網上搜瞭一下,發現這樣的低質量三合一線造的孽還不少。

一位網友也買瞭這樣的三合一的數據線,充完電之後,沒有把充電頭拔下來,結果數據線接觸到桌面開始冒煙瞭。

畫面可以說是相當驚悚瞭。

我把這些消息都發到瞭平常的吹水群裡,一個之前倒賣過數據線的同事突然冒泡瞭: “ 三合一的線,別買! ”

他說這種廉價的一拖三數據線,質量差,做工簡陋,十分不靠譜。

它不僅有質量不合格短路的風險,還有可能會因為快充能力,把你的設備給 “ 擊穿 ” 。

因為這種幾塊錢的快充三合一線,很有可能隻是簡單的把三根線接在瞭一起,並不具備單獨識別每一個充電設備快充協議的能力。

比如我們影棚之前有一根號稱 120W 的三合一數據線。

我們把它拆開之後,發現裡面隻是簡單地把三根線的絕緣層剝離,再用一個小金屬扣子束在一起。

這樣同時給三臺設備同時充電的時候,相當於把三臺設備並聯,它們接口收到的電壓是一樣的。

假如其中一臺是支持快充的手機,另外兩根線接的是不支持快充的藍牙耳機或者充電寶。

這時候手機為瞭滿足快充需求,會跟充電頭協商,把充電電壓抬高。

充電頭這邊並不能分辨這是三臺設備連接的情況,認為就是一臺快充設備在充電,於是很愉快地把電壓給抬高瞭。

耳機和充電寶這邊因為被廉價數據線綁在瞭同一條賊船上,自然也得跟著升壓。

快充手機這邊拿到瞭自己想要的高電壓,但是其他兩個不支持快充的設備,他們能承受的電壓並沒有那麼高,搞不好當場就燒掉瞭。

即使是三臺都支持快充的設備,也會有協議電壓不一致的風險,遷就瞭一個另外兩個沒準就燒壞瞭。

所以大傢如果不小心買到瞭這樣的線的話,最好隻用其中一個口,千萬別三個同時充!!!

稍微貴一點一拖三快充線倒是可以解決燒設備的問題,但是通常就隻能支持一個口用上快充。

這種線通常會在接線的地方安排一個降壓芯片和基本的保護電路,隻讓一路接口支持快充,把其他兩路強制變成普通的數據線。

這兩路線的電壓會被鎖在一個比較低的值,這樣接在上面的耳機、充電寶之類的設備也就不會被快充的高壓燒壞瞭。

安全是安全瞭,但是三線快充也沒瞭,同時充電的話隻有一臺設備能夠快充,另外兩個設備都隻能是 5V-1A 的 “ 極致 ” 體驗。

要我說啊,與其這樣提心吊膽,還不如老老實實多買幾根線吧,別再貪便宜圖方便冒險買這種一拖三的線瞭。

其實說到這種三合一的線,讓我想到瞭很久以前的另外一種 “ N 拖 1 數據線 ” 。

當年這個頭,有的是 2.1 毫米 DC ,有的是 3.5 毫米 DC ,有蘋果的 30 pin 的線,也有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的專有接口。。。。

N 拖 1 數據線就很好地搞定瞭這種情況,直接一根包攬全場。

正好那個時候的充電電壓最高就是 5V ,不像現在 9V 、 12V 、 24V 電壓快充都有。

出門在外隻要帶一個充電頭和一根這樣的數據線就能解決所有電子設備的充電問題。

可再怎麼方便,它最多算是給當時那個混亂的世界打瞭一個補丁,還是一個不怎麼安全的補丁。

現在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瞭,去年就連最固執的蘋果都給 iPhone 和 Air Pods Pro 安排上瞭 C 口,完成瞭全系產品的接口統一。

也到瞭淘汰這種多合一數據線的時候,畢竟現在日常用的設備裡,要找一臺不是 C 口的還挺難的。

撰文: 施昂 編輯: 米羅 & 面線 美編:陽光 & 煥顏 攝影:若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