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俊宏

編|王一粟

2024開年,AI終端的號角已經由手機行業吹響。

OPPO春節期間就沒閑著,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在大年三十就迫不及待地宣佈,OPPO正式進入AI手機時代。隨後在開年後就緊急召開瞭AI戰略發佈會,明確瞭AI手機的四大特征,並開放AI開發工具號召開發者們一起做AI應用。

而新年開工第一天,魅族CEO沈子瑜宣佈,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項目,全力投入明日設備——AI For New Generations。

自AI大模型熱潮在2023年初沸沸揚揚,手機產業鏈們先後開始瞭將AI大模型融入手機的嘗試。短短半年,AI與手機的結合便已經歷瞭三個階段。

先是手機系統可以直接用API的方式,調用大模型的能力,但這和傳統AI調用的方式並沒有太大區別。

隨後,2023年8月,華為宣佈在鴻蒙系統接入盤古大模型。接下來,小米、vivo、OPPO、榮耀等手機廠商先後宣佈自研AI大模型,手機廠商們開始將大模型“修剪”至合適的大小裝進手機,用端雲協同的方式讓大模型在手機本地端“跑起來”。

於此同時,芯片廠商也在積極適配AI能力,高通在驍龍8 Gen3上增強瞭用於生成式AI的硬件配置,OPPO和vivo先後宣佈與聯發科共同打造擁有更強算力的下一代天璣芯片。至此,AI大模型開始從硬件層面改變著手機的配置。

可以看到,AI在手機產品的設計中,正在逐漸掌握“主動權”。

於是,OPPO搶先“戰略變革”和魅族高呼“全力轉型”,手機廠商正在以AI功能出發,重新定義智能設備。

同時,通過已經發佈的AI大模型手機表現能夠看到,AI手機(AI原生搭載)也已經在突破著傳統智能手機的能力。

在OPPO剛發佈的新機上,搭載瞭安第斯大模型的Find X7借助生成式AI的能力,能夠自主理解並生成遮擋物後面的畫面。在谷歌發佈的Pixel 8上,拍攝時能夠修正畫面人物表情,讓所有人都能“睜著眼睛”,合照一次成功。在三星的Galaxy S24中,內置在通話中的實時翻譯能支持十幾種語言相互交流。

“AI手機將是繼功能機、智能機之後,手機行業的第三個重大的變革階段”。劉作虎認為。

面對即將更替的時代,三星在2024年CES上提出“AI for ALL”。一貫“擠牙膏”的蘋果終於也坐不住瞭。據郭明麒預測,iPhone16或是蘋果首款AI手機。

新的AI手機,也將迎來新的應用生態。這一次,智能終端經過AI重塑後,饑渴的等待著AI超級應用的出現。

我們似乎又回到瞭,iPhone 4 發佈的2010年。

AI手機元年來瞭

無AI不手機,已經成為2024年手機產品上必備的標語。對AI的強調,下至千元機,上至高端旗艦機都看到AI的身影。

手機新品對AI不遺餘力地強調,背後是手機產業鏈們對AI手機前景的期待。

今年1月,高通CEO Cristiano Amon在一次采訪中稱,“2024年將成為全球AI智能手機元年,生成式AI正在‘非常、非常快’地進入手機”。

同樣,陳明永在2024新年開工第一天的OPPO內部信中稱:“2024年是AI手機的元年”。並認為,未來五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可以類比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

事實上,AI將推動智能手機代際切換的觀點,並非危言聳聽。

銷量層面,IDC中國區總裁霍錦潔認為:“預計自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機將大幅增長,帶動新一輪換機潮。IDC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為3700萬臺,2027年將達到1.5億臺且新一代AI手機所占市場份額超過50%。”

在全球市場,根據Counterpoint的報告指出,2023年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手機全球出貨量約4700萬部,2024年或將激增至1億部以上,到2027年將擴大到5.52億部。

如此迅猛的銷量預期,我們以2010年iPhone4推出,點燃智能手機的需求為手機上一次迭代的參照系。

2011年中國手機銷售量為2.8億部,其中智能手機銷量增長129.4%,達到7344.4萬部。然而兩年過去,2013年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幾乎已經與全部手機出貨量持平。而這也意味著,上一代的功能機在智能手機需求爆發後,僅3年便已退場。

復盤市場在上個周期迅速的代際切換後,自然讓諸多手機廠商們感到“背後一涼”。

國產廠商中,最先宣佈轉型的是魅族。2月18日,魅族在其官方微博稱,公司決定All in AI,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同時,在同步發佈的視頻裡,魅族董事長兼CEO沈子瑜稱,“在一個無限內卷的環境裡,用寶貴的智慧資源和創造力,去對抗傳統智能手機規模效應與復制粘貼,是對團隊才華的浪費”。顯然,在魅族看來“傳統”智能手機在AI終端面前,已經不再具備創新可言。

對於AI終端路線的戰略,魅族規劃為三步走。在2024年,將重構AI OS(操作系統),推出首款AI Device(AI設備或終端,可能是AI手機);2025年將推出XR形態全天候AI Device(可理解為類似蘋果vision pro),並進行AI Device迭代;2026年將推出全天候AI Device(可能是手表)、AI Device迭代,以及預研前沿技術的AI Device PRO。

透過魅族的規劃可以看到,在AI終端(或者說設備)的繪卷中,最為基礎的是以AI為核心搭建的OS。或許在魅族看來,利用AI的能力調度硬件算力,同時讓用戶以AI的操作邏輯與設備進行交互,是AI終端的基本要求。

不過整體來看,AI手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還差一個從上而下的答案。

AI手機如何設計?

2月20日,OPPO在AI戰略發佈會中,給出瞭AI手機的定義,並指出瞭AI手機的四大特征——

AI手機要能夠高效地利用計算資源,以滿足 AI 時代下生成式 AI的計算需要;

AI手機要能敏銳地感知真實世界,瞭解用戶與環境的復雜信息;

AI手機還需要擁有強大的自學習能力;

AI手機還將具備更充沛的創作能力,為用戶提供持續的靈感與知識支持。

參考OPPO的定義,可以發現手機廠商和產業鏈們已經在利用AI重新設計著手機。

首先是在AI算力層面,手機產業鏈們自2023年來顯著加大瞭AI硬件算力的支持。對此,小米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曾指出,“AI大模型對硬件產業的價值可能是戰略性的”。

聚焦到手機SoC層面,高通新一代芯片驍龍8Gen3的NPU性能提升瞭98%。並且,在額外配置的兩個低功耗NPU單元下,8Gen3支持手機廠商內置100億參數的大模型。在聯發科這邊,在vivo和OPPO的共創下,是內置瞭生成式AI引擎的天璣9300。

另一邊,在軟件層面,是2023年手機廠商集體對手機OS的升級。其中,小米的澎湃OS在手機內存上引入動態資源調度功能,手機系統能夠提前預判應用的資源占用,保障手機在不同使用情況中不卡。同樣,在OPPO更新的Color OS 14中,也添加瞭系統調度性能優化,能夠後臺保活超40個App,能夠基本上覆蓋一臺手機中所有常用App在後臺第一時間喚醒。

其次,是手機感知層面,在多模態AI大模型的能力下,手機已經能夠完成多模態的任務執行。並且,在AI大模型強化的語義理解下,手機智能正在從被動轉向為主動。

例如在多模態任務處理中,華為手機可以使用手勢識別刷抖音,當用戶在泡澡、做飯時,揮揮手就能看下一條內容。在手機主動智能上,OPPO的小佈助手可以自動推薦用戶“當前該做什麼”。此外,OPPO還將內容識別內置到系統層級,用戶在復制(或接收)相關內容時,主動提供一鍵跳轉。

最後是AI手機的自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在2023下半年國產手機廠商達成的大模型端雲一體的共識下(參考閱讀《“華米OV”的新戰場:手機大模型》),手機廠商的雲端大模型能夠不斷地通過升級、剪枝、蒸餾等手段迭代手機的AI能力。

這些AI功能的升級,可以從圖像處理場景迭代中看出。在OPPO新機Find X7上,基於生成式AI的圖像遮擋物處理相比此前的塗抹式,可以生成幾乎沒有破綻的畫面。同時,通過時間順序梳理2023年多傢手機廠商介紹的一鍵摳圖功能效果,當前的AI對圖像的識別越來越精準,已經趨近“毛發級”精度。

整體來看,無論是通過OPPO對AI手機的展望,還是各傢廠商在近一年來對手機產品升級的共性,我們都能再度確認智能手機的設計正在由AI主導的趨勢。

不過,雖AI加持下的手機正在逐漸強大,但隻靠手機廠商對硬件和系統級功能的升級,還遠遠不能完全覆蓋手機全部的使用體驗。做好AI手機,讓消費者主動選擇AI手機,還需要生態的長期運營。

新的AI手機,新的生態

智能設備的生態,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在手機行業過往的發展史中,Windows phone、塞班、Yun OS等一個個黯然消逝的案例,無不訴說著成功的產品,其背後一定要有著一個開放且強大的共創生態作為支撐。

回顧移動互聯網的起點,正是在iPhone 4 發佈的2010年。這是一個智能終端成熟且普及的時間,隨之又誕生瞭一批新的全球互聯網巨頭。

而AI時代,智能終端經過AI重塑後,饑渴的等待著AI超級應用的出現。

不過,AI手機的生態運營,似乎跟此前的智能手機生態不太一樣。AI手機的生態將不再局限於專業的開發者,而是降低AI應用的開發門檻,形成類似OpenAI的GPTs共創生態。(參考閱讀《再次炸天的OpenAI,大模型生態初現》)

在AI轉型會上,OPPO提出瞭“1+N 智能體生態戰略”。該戰略的“1”指的是OPPO的超級智能體(可以理解為AI能力),而“N”則代表著基於OPPO AI Pro智能體開發平臺所賦能的全新智能體生態。通過AI Pro智能體開發平臺,普通用戶無需掌握專業的編程技能,即可通過零代碼的自然語言交互,快速生成專屬於用戶個人的個性化AI智能體。這使得AI智能體的開發更加全民化,實現“人人都是開發者”的AI智能體生態圖景。

作為對比,參考2023年11月vivo的開發者大會,“vivo自研大模型所具備的Ai能力、開發套件都下都將向所有開發者開放”。同樣,2023年6月的華為開發者大會,華為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計劃中也提到,“2024年第一季度面向所有開發者開放“。同時,華為還特意提到”鴻蒙生態的繁榮離不開人才培養。”

從普通消費者到專業開發者的鴻溝,到底有多深?

光錐智能在過往與多位大模型創業者交流過程中發現,很多創業者不是缺乏好點子和創業想法,而是受困於數據、算力、工具、部署、訓練、推理等一個個的技術難題。

而現在,上述的這些難題即將在AI手機的生態中大幅緩解。

在OPPO提出的體系下,開發AI應用對算力、工具、部署等環節的需求由OPPO承擔。另一邊,雖然Agent當前離落地還有不少距離,但當前已經出現類似於Code Agent的較明確細分場景應用方向(可以理解為給AI應用寫代碼和邏輯)。

更容易的功能開發,也就意味著在AI手機生態中,將會爆發更多具有想象力的AI應用。或許正如Open AI CEO奧特曼所言,“我們相信,AI會以一種前所未見的規模,予以個體和機構新的能力。這也將把整個人類提升到我們前所未見的規模”。

當然,在各傢手機廠商都持有自研大模型的今天,OPPO的生態佈局或許隻是給AI手機時代其他廠商們打個樣。但參考OpenAI的GPTs,基於各傢手機廠商AI的應用,也有可能形成各自獨立的“App Store”。

而這,也意味著蘋果VS安卓“一超多強”的生態格局,將轉變為“諸侯紛爭”。一場更加激烈的手機廠商研發大戰,即將開啟。

AI時代,手機的新周期

正如比爾蓋茨在2023年的筆記中所言,“Agent將會沖擊生活的所有領域”。

長遠來看,AI(或場景實用化的Agent)將改造手表、PC、MR、汽車、耳機等等一切的智能終端。但在當前環境下,手機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AI終端,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原因之一是,手機圈的廠商們對AI終端的趨勢顯然更“上心”。國產主流手機品牌的華為、小米、OPPO、vivo、榮耀在今天都已經發佈瞭自己的大模型。並且,手機廠商們在大模型落地手機的方式上,早已聯合上遊算力廠商達成一致(尤其是高通SoC的生成式AI平臺,相當於白送瞭所有二線安卓廠商一張手機大模型門票)。同時,在手機圈的瘋狂內卷之下,AI大模型的能力(或者AI手機原生大模型)已經開始被用戶使用並迭代。

反觀其他AI終端圈子,AI大模型改造終端產品的進程稍顯落後。例如率先提出AI PC概念的英特爾,至今還在鼓勵AI應用創新和跟ISV們“拉幫結派”階段。

就在2023年10月,英特爾發佈瞭AI PC加速計劃。在這場發佈會上,英特爾集結瞭包含Adobe、Zoom在內的超100傢ISV。不過,關於具體如何打造AI PC應用優勢,在場十餘位發言的合作夥伴高管們卻並未“細聊”,紛紛在表示願與英特爾攜手共進和談到自傢軟件功能後便作罷。

此外,從當前AI終端的形態和使用場景來看,手機的便攜和豐富的使用場景幾乎是AI最合適的落地載體。回顧2024年一月AI無處不在的CES,無數以AI功能設計為出發點的終端(Rabbit R1、AI-Pin、甚至是vision pro)出現。這些終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硬件上或使用場景的硬傷。

例如Rabbit R1(或AI-Pin),這些AI終端硬件設計雖精簡小巧,但支持的功能相比當前手機助手有些“雞肋”。另一邊,蘋果的vision pro雖然AI功能強大,顯示效果驚艷。但無法突破功耗和電池電量之間矛盾的vision pro,兩小時的續航幾乎無法滿足外出使用。

如此一來對於AI手機而言,場景、使用、規劃三者皆明確後,那便是萬事俱備隻欠AI風。

而AI的發展速度,仍然是日新月異。原本隻能寫簡報、總結文章、畫插圖的AI,如今一下子跨過瞭創作實用的門檻。

誠然,期望手機廠商們在短期內也能掌握sora的能力或許太過急切。

但sora的對AI手機的意義在於,隨著AIGC技術和用戶共創AI應用生態的不斷發展下,AI手機上將開始逐漸萌發出下個互聯網周期的AI超級應用。

而伴隨著超級應用的普及,新的手機行業周期也將隨之開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