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燕華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

“全球手機一哥”蘋果雖未發佈大模型產品,但從不缺乏外界對其大模型進展的高度關註。

據界面新聞1月29日報道,蘋果iOS 18很可能會全面引入生成式AI技術,從而成為iPhone歷代以來升級幅度最大的版本之一。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華為、小米、vivo、三星、OPPO、榮耀等諸多主流手機廠商爭相競逐火爆全球的AI大模型。

日前,三星發佈瞭旗下Galaxy S24系列手機,該系列手機最大的特色在於搭載瞭AI大模型Galaxy AI。該大模型功能為系統級集成,可在通話、筆記、系統相冊等界面中調出,比如引發人們熱議的通話實時翻譯功能,無論用戶是通電話或發短信,AI能實時翻譯包括中文在內的13國語言。

可見,AI大模型將對手機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功能體驗帶來一場新“革命”。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搭載大模型的手機有華為Mate60 Pro、小米14 Pro、vivo X100系列、OPPO Find X7系列、榮耀Magic6系列、三星Galaxy S24系列等。

手機廠商紛紛盯上AI大模型為哪般?眼下的手機大模型走到瞭哪一步?廣大消費者會為AI手機買單嗎?

01

手機廠商盯上大模型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湧入AI大模型賽道。

2023年8月,華為官宣HarmonyOS 4系統全面接入盤古大模型;10月,小米宣佈自研AI大模型“MiLM-6B”已接入澎湃OS;11月,先是vivo發佈自研的AI“藍心大模型”,而後OPPO宣佈在ColorOS 14中內置瞭“安第斯大模型”。

2024年1月,榮耀也發佈自研的70億參數端側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

至此,國產主流手機廠商已齊聚火熱的大模型領域。

此外,海外手機廠商也加入到瞭大模型的競爭行列中來。譬如三星,2023年11月公佈瞭自研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三星高斯”,如今已搭載於Galaxy S24系列手機。

那麼,促使手機廠商們親自下場做大模型的深層原因具體是什麼?

榮耀研發管理部總裁鄧斌向「摩登消費」表示,智能手機是算力平臺,給消費者提供交互的能力,面向AI時代的操作系統,需要革新面向未來的人機交互。

“榮耀的思考是把AI平臺化,用AI來使能和重構今天的操作系統,重構人機交互體驗。因此首先一定要往基礎性、平臺性、系統級的方向去發展AI,在MagicOS上榮耀推出平臺級AI,就是這個方向和理念。”鄧斌說道。

他還提到,當平臺級AI遇到大模型,MagicOS 8.0最重要的是通過引入端側大模型的作用,對榮耀的平臺級AI做瞭一次升級,通過引入端側大模型使能平臺級AI,把AI能力融入整個操作系統幾乎每個“毛細血管”裡,更好地幫助用戶做多意圖綜合性、融合性的深度理解,更好地完成一個真實意圖的兌現閉環。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則向「摩登消費」表示,廠商們之所以下場做大模型,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整個手機行業未完全走出低谷期。

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已連續幾年呈現下滑的狀態,2023年更是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作為行業參與者,手機廠商們勢必要改變低迷的市場局面。

當前,手機行業的發展進入到瓶頸期。硬件方面,手機廠商們從上遊供應鏈獲得的技術或方案大同小異;軟件方面,近幾年行業未出現類似短視頻這種讓全民都能使用的大手機應用,最終導致各傢產品趨同化較為嚴重。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而自從AI出現後,被廣泛認為是未來科技發展的主流方向,若能將大模型應用於手機的很多場景,就可以給用戶帶來使用體驗感的大幅提升。

另外,從廠商自身角度來說,盡管Tcf消費者對AI需求的剛性程度未上升到十分明顯的階段,但各手機廠商勢必要提前佈局,搶占首發或消費者的心智,待新技術進入到極為成熟的階段,或消費者對其日常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時,這意味著AI對於手機行業的推動作用會進入爆發期。

如果哪傢手機廠商在這方面佈局比較好,或這種功能比較先進,對消費者使用體驗的提升較為明顯,其或許就會進入到明顯上升期。

“作為廠商,如果你不提前佈局,你可能就徹底失去未來的一個好發展機會。”郭天翔說。

GfK中國科技事業部資深分析師侯林也向「摩登消費」表示,手機廠商們紛紛佈局大模型,首先是為瞭避免“人有我無”的情況發生。如今,各廠商的創新基本都屬於微創新,很難做出“人無我有”的產品。

在大模型極其公開透明化的當下,手機廠商即便一開始未佈局,但負責相應領域的人隻要洞察到它是比較正確的方向,就需要匯報給公司,並讓公司決策一定要及時跟上,把該功能加入到產品裡,以保證自傢手機的功能不掉隊。

換言之,手機廠商或許很難做到“人無我有”,但卻容易規避“人有我無”的現象出現。

其次,手機廠商集體殺入大模型賽道,也是為瞭讓自傢的智能助理更智能化。

侯林提到,盡管此前各傢均已意識到手機缺類似智能助理這樣的管傢來幫用戶完成很多日常任務,而後也都推出瞭自己的語音助手,但受彼時技術所限,手機語音助手們表現得都不是十分智能,導致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而大模型誕生後,將AI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這種情況下,各手機廠商自然會利用大模型讓自傢語音助手變得更智能化。

此外,大模型不隻是手機行業,而是整個科技行業都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在2023年可謂斷層式領先。“未來,如果你在大模型能力上進展較慢,說明你的科技實力確實不如其他競品。”侯林說。

而關於手機廠商們為何佈局大模型,在「摩登消費」看來,或許還有以下兩點原因:一來,智能手機早已成“血海”市場。像外觀設計、影像、性能、續航、快充、內存、屏幕及系統體驗等,手機廠商幾乎把所有能卷的都卷瞭個遍。

然而,即便如此,仍止不住消費者換機周期的延長。據「摩登消費」此前在《錢包被掏空的年輕人,拯救性能機市場》一文中提到,2014年消費者的換機周期為8-14個月。

如今,消費者的換機周期已大幅延長。根據知名調研機構TechInsight預判,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的換機率可能將降至23.5%(換機周期為51個月)的最低點。為盡快破除該現實難題,手機廠商們把目光投向瞭大熱的大模型,想以此來激發消費者的換新升級需求。

二則,AI大模型對手機有諸多利好。比如,大模型可增強手機處理圖像、語音、NLP等任務的能力,大幅提升手機性能,最終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使用體驗。

02

手機大模型走到哪一步瞭?

目前,AI大模型接入手機有兩種選擇:一是將大模型部署在端側;二是將大模型部署在雲端。其中,廠商部署在端側的一般是十億至百億級輕量級大模型,部署在雲端的則通常是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級大模型。

據「摩登消費」瞭解,雲端千億級別大模型主要解決復雜的需大算力、大參數模型的問題,手機端側的自研模型通常用來解決數據安全性高、需實時反饋、網絡條件較差的輕量化問題。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郭天翔表示,雖說為瞭平衡內存、響應速度、功耗等問題,“端雲協同”是手機廠商部署大模型時的普遍選擇,但目前國產手機廠商實現落地的大模型更多是端側大模型。

據「摩登消費」不完全統計,目前搭載AI大模型的手機有華為Mate60 Pro、小米14 Pro、vivo X100系列、vivo S18 Pro、OPPO Find X7系列、榮耀Magic6系列、三星Galaxy S24系列等。

“大模型通常會優先搭載在各手機廠商最新高端旗艦機上,再逐步向舊旗艦及中低端機型更新。”侯林如是說道。

從落地場景來看,侯林表示,目前AI大模型更多在手機的商務辦公場景實現應用落地。“畢竟,第一時間買大模型手機的人通常屬於那些資金相對充裕的消費者,而這些人的使用場景往往更偏向辦公化。”他說。

另外,客觀而言,大模型在手機的部分場景的具體應用效果還算可以。

就拿OPPO Find X7系列的“通話摘要”功能來說,在上個月OPPO發佈會上,劉作虎以他與理想汽車李想電話交流為例為觀眾實際展示瞭“通話摘要”功能,通話結束後,通過“通話摘要”功能,可以全智能、全自動、重點清晰地記錄通話內容,並生成待辦。

03

消費者會為AI手機買單嗎?

既然AI大模型能力如此之強,是否意味著廣大消費者目前願意為大模型這個賣點去換新機?

“從目前來看,願意為這個(大模型)賣點換新機的消費者還是比較少的。”侯林稱,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手機大模型。“畢竟,沒那麼多消費者真的天天盯著手機發佈會。”

他還表示,即便知道手機大模型的人,普遍也會認為當前大模型更多隻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難以引發消費者立刻換機。

近日,「摩登消費」走進某手機企業門店體驗搭載大模型的“AI手機”發現,使用AI手機消除圖片人物的效果還不錯,但消除其他物體的效果卻並不理想,會有些許處理痕跡。

該門店人員告訴「摩登消費」,當下很多消費者換新機依然會從性能、影像、系統流暢性等傳統維度去考量,並不會因大模型這個賣點而換機。另外,多位消費者也向「摩登消費」表示,他們確實不會因大模型這個賣點就換新機。

在郭天翔看來,手機大模型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盡管廠商實現瞭一些功能,但大部分消費者對於大模型的需求並非剛性。“目前不存在某些場景必須用大模型,自然也不會因為大模型就要特意換個手機。”他說。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另值得註意,手機大模型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榮耀研發管理部總裁鄧斌表示,在端側運行AI大模型,首要攻克的難點便是帶寬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瞭大模型的推理效率。

比如,如何靈活地有效控制對話字節,如果是語音輸入,按語音這個按鈕,是3秒鐘還是60秒?需根據用戶這句話到底想說多長時間進行定制,這是非常難的,背後涉及到諸多性能調優和調度機制。

“(語音輸入)可能是3秒,也可能5秒,還可能60秒,想快速靈活定制,需要有大量的軟件工作和字節寬度的定義工作,需要和雲側專業大模型的參數設計、模型框架,包括內存調用帶寬設計,產生大量配合。”鄧斌進一步分析道。

其次是功耗、發熱、電流等問題。為瞭將自研7B大模型部署在端側,同時保證大模型的性能與用戶體驗,榮耀與高通針對大模型本身特點做瞭一系列深度優化,譬如在NPU、GPU、內存,甚至包括關鍵算力周邊核心電源的電壓控制都做瞭相當多的定制。

需要強調的是,在應用上,榮耀做大模型的目標和目的不是做一些通用能力,生成一段文字、一張圖,而是想把大模型的能力融入到整個OS裡,做用戶的真實意圖理解和復雜任務的真實有效分發,解決雲側大模型高算力帶來的高消耗、高帶寬,同時創造自己獨有的集成優勢,這是榮耀未來做手機端側大模型的核心邏輯。

解決這一問題,鄧斌認為如果用三個字來總結,就是“分佈式”,隻有真正做好“分佈式”,真正將任務停留在該停留的地方才是最高的能效比的邏輯。

其次,實行高安全策略,將不依賴高算力的任務與榮耀的平臺級AI能力停留在端側,將更專業的、能夠通過脫敏有效過濾後的任務,交給更專業的夥伴,提升每個節點的效率,降低完成任務時的能耗。

他還提到,若用戶想問個類似於“1+1等於多少”的問題需要用到一萬B的模型嗎?不太可能,那麼就是要做分佈式,分佈式一定是未來。

而在侯林看來,如何盡快為大模型找到“殺手級應用”成為廠商們要攻克的一個重要難點。他表示,目前手機大模型缺一個關鍵性殺手級應用場景。

換句話說,廠商要找出一個讓消費者不得不買的理由,這個理由可能是能幫消費者大幅節省時間,如消費者做一件繁瑣復雜之事,之前用手機操作可能需要花費10分鐘,如今有瞭大模型的加持,僅需10秒鐘。

“如果能做到這樣,手機大模型就有一定的存在價值。”侯林說。

此外,如何讓自己的大模型能調用各類軟件的內容成為廠商們另一面臨的難題。

侯林稱,目前利用大模型在手機裡找一些比如照片等內容相對容易,但讓其調用微信、支付寶等軟件中的內容卻十分困難。

“因為這些軟件可能都會搭載自傢大模型,如果雙方未達成相應合作,手機廠商的大模型就無法調用上述軟件中的內容,這無疑會給用戶帶來不佳的使用體驗。”侯林說。

04

結語

盡管AI大模型能力較強,在手機的部分商務辦公場景成功落地,且具體應用效果還算可以。但上述提及的手機大模型正面臨的一些發展難題,廠商們仍無可回避,需要逐一攻克。

不過,在我們看來,隨著硬件性能的不斷提升,技術的持續更迭,手機廠商與行業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集體努力,大模型會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到那個時候,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用上AI手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