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依賴優化出貨數據來博取眼球,無法持久地贏得市場認可。通過提高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手機廠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轉眼間,時間來到2024年,各大智能手機行業調研機構都披露瞭2023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相關數據。
雖然2017年以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就進入瞭寡頭時代,但每一年,前五大智能手機排名都有很大變化。更有甚者,即使是同一年,不同調研機構披露的排行榜也有不小差別。
那麼問題來瞭,各調研機構的數據為什麼有出入?2023年,到底哪傢智能手機廠商真正贏得消費者追捧?又有哪些手機廠商的數據存在問題呢?
手機廠商排名為何不同?不同機構有不同統計方法
目前,智能手機行業較為知名的IDC、Canalys、Counterpoint Research以及BCI四大調研機構,均披露瞭2023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相關數據。
整體而言,這四大調研機構對於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全年銷量的判斷沒有太大出入,均為2.7億臺左右,繼續保持同比下跌態勢。然而仔細觀察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排名,就能發現,上市四大調研機構的數據有不小的出入。
IDC數據顯示,2023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為蘋果、榮耀、OPPO、vivo、小米;Canalys統計的前五大手機出貨量排名則分別為:蘋果、vivo、OPPO、榮耀、小米。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3年銷量排名前五大廠商分別為:蘋果、vivo、OPPO、榮耀、小米。BCI數據顯示,2023年激活量排名前五大廠商分別為:蘋果、vivo、OPPO、榮耀、小米。
之所以各調研機構的排名數據有差異,主要是因為這些調研機構采集市場數據時,有不同的標準。比如,IDC和Canalys主要統計出貨量數據。智能手機廠商的產品隻要流入市場,不管到沒到消費者手中,都算成功出貨。
反觀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的是銷量數據,隻有消費者成功選購產品後,才會計入手機廠商的銷量。與Counterpoint Research類似,BCI統計的是激活量數據,唯有消費者選購,並激活手機產品後,才會計入激活量數據。由於大部分消費者選購智能手機後,都會激活使用,所以Counterpoint Research和BCI的數據有很大的趨同性。
然而需要註意的是,橫向對比上述幾傢調研機構的數據可以發現,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蘋果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小米則穩居第五,榮耀、OPPO和vivo的排名有較大出入。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引起的呢?
出貨量和激活量數據相差較大?廠商或向經銷商壓貨
為瞭更加直觀的看出出貨量和銷量兩個測量方式之間的差異,我們橫向對比Canalys和BCI統計的,2023年智能手機市場的詳細調研數據。
可以發現,2023年,Canalys和BCI的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大廠商排名雖然相同,但詳細的數據卻不一致,其中vivo、小米的激活量數據高於出貨量,蘋果、OPPO、榮耀的激活量數據則低於出貨量。
出現激活量數據高於出貨量的現象,也許意味著,vivo、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上年積壓的庫存,在2023年走向市場。以小米為例,過去幾年,為瞭更快讓智能手機觸達更多的消費者,其一直積極佈局線下門店。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小米線下門店2000多傢,1年後增長至1萬多傢,平均每天新開超20傢門店。2021年,小米的規劃為,2-3年內開設3萬傢門店,全面覆蓋中國縣鄉市場。
圖源:小米2022年中財報
然而智能手機行業紅利消逝背景下,小米手機出貨量並沒有隨著門店擴張而增長,賬面庫存一直在穩步攀升。Wind數據顯示,2021年末,小米賬面存貨價值首次破500億元,2022年6月末再創新高,達578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為19.72%,為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出現激活量數據低於出貨量的現象,也許說明智能手機廠商的產品雖然向下傳導,但很大程度上積壓在瞭經銷商手中,並沒有落入消費者手中。
以蘋果為例,雖然2023年,其在全球市場風光無量,但在中國市場,卻遭遇瞭滑鐵盧。IDC數據顯示,2023年Q3-Q4,iPhone的出貨量分別同比下跌4%和10.6%。傑富瑞分析師披露的報告顯示,2024年首周,中國市場iPhone銷量同比下滑30%。
要知道,作為旗艦手機市場的熱門單品,蘋果不止在蘋果官網和Apple Store銷售,還出貨給下遊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消費者。由於此前的iPhone在市場上擁有很高的熱度,每年新iPhone上市之初,很多經銷商都樂觀看待iPhone的銷量,積極備貨。
不過遺憾的是,2023年,中國市場的消費者不再“迷信”iPhone,這帶來的一大結果,自然是iPhone的出貨量依然很高,但激活量卻十分有限,僅為出貨量的88.32%。
圖源:蘋果2023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事實上,結合蘋果財報,也能看出經銷商的積極作用。財報顯示,2023財年第四季度,蘋果大中華區營收150.8億美元,同比下跌2.5%。橫向對比不難發現,2023年Q4,蘋果大中華區營收跌幅明顯低於iPhone出貨量跌幅。這大概率是經銷商“護盤”的結果。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經銷商不是冤大頭,隨著消費者冷靜看待iPhone,接下來,iPhone的出貨量或許也將面臨下滑的挑戰。
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優化”數據隻是自欺欺人
盡管2023年,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的出貨量和銷量數據有一定出入,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智能手機行業的馬太效應越發顯著。IDC數據顯示,2023年,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占據80.9%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為瞭克服手機行業的下行壓力,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不光搶占其他手機品牌的份額,還掀起瞭“內卷化”競爭,試圖搶占其他玩傢的市場。
比如,伴隨著榮耀強勢崛起,小米智能手機的份額就不斷下滑。IDC顯示,2020年Q4,榮耀的市場份額隻有4.6%,一年後,這一數字變為瞭17%,同比增長253.4%。反觀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2021年後直線下滑,2023年Q4,甚至跌出瞭前五。
不過頗有意思的是,按BCI激活量數據,2023年Q4,小米竟然同比增長38.4%,並且位列第二,僅次於蘋果。這一方面或許是因為2023年Q4包含雙十一購物節,諸多消費者選購小米的老旗艦。比如,2023年雙十一,小米13大降1000元,到手價僅2999元。
另一方面,也與調研機構的文字遊戲有關。BCI披露的2023年Q4中國手機市場激活量數據備註中顯示,此數據還包含2023年9月25日-10月1日的數據。
PChome梳理2023年9月問世的新機發現,當月最走量的產品是9月21日發佈的Redmi Note13系列。官方資料顯示,9月26日,Redmi Note 13系列首銷1小時,銷量破41萬臺。
巧合的是,小米2023年Q4的激活量正好比華為高33.64萬臺。如果BCI以10月1日-12月31日為周期統計四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激活量數據,那麼小米還能否超越華為,則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瞭。
事實上,雖然小米在BCI統計的數據上贏瞭華為,但隨著華為供應鏈逐漸恢復,後者強勢崛起的步伐已不可阻擋。
2023年9月,華為發佈Mate 60系列手機,該產品最大的賣點,就是搭載瞭自研7nm麒麟9000S處理器。因Mate 60系列手機具備極強的核心競爭力,網友將其稱為“爭氣機”,並紛紛搶購該手機。
IDC數據顯示,2023年Q4,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6.2%,不光重返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並且還是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唯一一傢出貨量同比增長的品牌。Canalys的數據也有類似的趨勢,2023年Q4,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7%,出貨量排名位列第四。
展望2024年,華為定下瞭更為高遠的目標,預計將出貨6000萬-7000萬部智能手機。按7000萬部測算,2024年,華為或將問鼎中國智能手機TOP 1。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橫向對比各調研機構的數據,可以發現,手機銷量榜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看到不同手機廠商的排名存在較大差異,這並非是市場真實情況的完美映射,而是因為不同統計機構采用不同的統計方法。IDC和Canalys通過統計出貨量數據進行排名,而BCI則更關註激活量數據,因此導致瞭榜單差異的產生。
值得註意的是,銷量和激活量數據的偏差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種差異主要源於一些廠商並未直接出貨給消費者,而是將產品交給瞭經銷商。這樣的情況導致瞭激活量與出貨量之間出現一定的差異,進而影響榜單排名。
隨著華為逐漸回歸市場,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也意味著未來的銷量榜單可能會發生更多變化。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手機廠商需要更加註重內功的修煉,真正提升產品品質和技術創新,贏得市場尊重。僅僅依賴優化出貨數據來博取眼球,無法持久地贏得市場認可。通過提高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手機廠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