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舞貔貅技艺。

  “喳、噹”,伴随着一声一声的击乐伴奏,造型威猛的貔貅,在舞者有节奏的舞动下活灵活现,气势慑人。舞貔貅早已录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但正因貔貅的外观凶猛且具有煞气,适合舞动的场所有限,而且舞步动作难度大,这种客家传统文化正逐渐式微。然而,它却吸引了一位自小钟情中国传统文化的比利时“武痴”,不远万里,携同妻子和一班徒弟来香港拜师学艺。

  这位洋人“武痴”在过去30年来,已经多次来香港学习中国传统技艺,包括舞狮、舞麒麟等。他形容中国功夫很有魅力,期望将在香港学到的技艺带回比利时,在当地社区分享,甚至在全球发扬光大,以推广香港的非遗和功夫文化。/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文) 林良坚(图/视频)

  现年69岁的江汉利(Ronald Galland)居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内有一条著名的唐人街,让他可从小接触中国文化。小时候体弱多病,江汉利在学校常被人欺负,但因为傲气,从未将此事告诉父母。17岁那年,他看了一部李小龙电影,令他萌生要变得强壮的念头,也决心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看完李小龙的电影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中国功夫很有魅力。”他其后在唐人街认识了一位武术师傅,开始习武。

  经常与中国武术、武馆相连的舞狮、舞麒麟等中国传统文化,江汉利亦甚有兴趣,当得知香港仍保存这些传统技艺和习俗,便决心到来拜师学艺,近30多年来频频到访香港。

  2020年,他因缘际会在网上看到舞貔貅视频,便决心学习,向视频中的香港舞貔貅师傅骆桂平拜师。

  携同徒弟 当文化沟通桥梁

  “舞狮在全世界非常流行,很大众化,基本上已经演化成很多不同的表演形式。舞龙就需要很多人配合,在比利时要找数十人一起舞龙,相当困难。至于舞貔貅,是一种正逐渐式微的传统艺术,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有非常强的联系。”江汉利说,希望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比利时传承,成为连接起当地人和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

  当时,江汉利联络到骆桂平的徒弟冒卓祺,向他订制三只貔貅头,并表述希望学习舞貔貅和相关音乐知识。冒卓祺转告师父骆桂平,这场跨越千里的师徒缘分,就此结下。无奈正值新冠疫情肆虐,江汉利未能成行,而遗憾的是,骆桂平于2023年3月离世。

  不过,江汉利学习舞貔貅的热情并未减退,他坚定地向冒卓祺表示,希望拜入其门下学习。冒卓祺被其决心所感动,决定担起祖师孰意传承舞貔貅技艺的大旗,收下这位外籍徒弟。

  12月28日,江汉利携同妻子和7个徒弟,在上水古洞向冒卓祺进行拜师仪式。仪式上,江汉利作为新香弟子,向冒师傅送上拜师帖,并行三跪九叩礼,“弟子江汉利,久仰洪拳及舞貔貅,承蒙冒卓祺允纳门下,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刻苦钻研,谨言慎行,传承舞貔貅技艺,弘扬中国国术文化。”他用英语读出拜师帖后,冒师傅向他送回徒帖并宣读收下弟子为徒,送上祝福信物和刺绣腰带,并授七星旗。

  冒卓祺传授的舞貔貅,属江西流氓派。貔貅舞从江西一路南传至广东、福建,辗转来到香港,至今有百多年历史。冒师傅说,貔貅有四张面孔,即是四种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黑色和白色,主要用红色面孔的貔貅,有时亦会用绿色,通常会在喜庆场合、神诞或开张时使用;而黑、白面孔的貔貅常会在嗱喳、斜乱等地用以镇邪、镇妖。

  拜师礼上,两名弟子分别负责貔貅的头和尾,为首的人双手持貔貅头内的杆底部,将其推高推出,有高有低,不断左右摆动,有节奏地边行边舞,不时耍出金鸡独立、连环飞踢和迫步等多种腿法,若没有稳扎的功夫底子,恐怕难以完成这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冒师傅看着这班弟子将貔貅演绎得灵动又威武霸气,骄傲又满意地露出了笑容,而这个客家传统文化,在这个拜师纳徒礼上,进行了一场跨国交流和传承。

  师傅:本地人要保育传统文化

  “舞貔貅比较冷门,现在学的人已经相对少。”谈起貔貅舞的传承,冒师傅有些无奈,但谈到江汉利和他带来的一班弟子,冒师傅重展欢颜,“他们从欧洲来港拜师学习貔貅舞,可见对武术的尊重,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很值得我们本身作为华人学习。”

  冒师傅说,为什么在遥远的欧洲,中国文化都能对他们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希望我们作为中国人都要去思考,是否要有使命感去保育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他们在这里学到的舞貔貅技艺,可以在比利时,在欧洲甚至全球发扬光大,这是作为师傅的最大心愿!”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