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屋邨居民使用厨余机回收家居厨余,目前使用情况参差。
垃圾收费是推动减废的“火车头”,为配合征费,政府计划今年内会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安装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并加强社区回收支援。不过,大公报记者早前直击部分公共屋邨的厨余回收情况,发现参与情况参差,有屋邨的三部厨余机,估计一晚可能只有十多人使用,有居民甚至不知道邨内有厨余回收服务。
有环保团体指出,设置厨余机初期的三、四个月,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其后则要靠居民间互相影响,提醒无论是在屋邨设置厨余机或开展垃圾收费,都要“开好头”,更要做好相应配套。\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曾敏捷(文) 刘硕源(图)
厨余一直是港人丢弃最多的“垃圾”,平均每天有逾3000公吨厨余弃置于堆填区,一年便累积逾百万公吨,相当于7万辆双层巴士那么重。环境保护署2022年展开原定为期18个月的“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为100座楼宇提供智能厨余回收服务,结果较原定目标提前六个月、于去年9月完成。政府其后宣布,为配合垃圾收费实施,2024年内会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安装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
石排湾邨一夜仅数十人使用
不过,大公报记者于上月初在屋邨实地观察,发现成效参差。香港仔石排湾邨是首批设置厨余回收机的屋邨,2022年10月底已启用。去年12月1日晚上7时至9时,记者在邨内其中三幢设有厨余回收机的大厦观察,两小时内有48人使用,大部分是长者;居民倾倒胶袋内的厨余后,自觉地把胶袋丢进旁边垃圾桶。有清洁工人说,该邨厨余回收机每一次都能回收近20桶厨余。
“就快垃圾收费,若将厨余和可回收物件从家居垃圾中除去,应该可以减少垃圾数量,环保又省钱。”石排湾邨住户彭女士每晚都把厨余拿到楼下回收,她说,屋邨约一年前设置了厨余机,当时有不少宣传,她是从那时开始接触垃圾收费及废物回收相关资讯,于是开始使用厨余机、进行废物分类回收,希望减少家居垃圾,日后亦能减少垃圾收费支出。她相信,实行垃圾收费后,会有更多人使用厨余机。
“厨余不多”索性当垃圾丢
另一住户叶女士说,回收厨余已成为习惯,虽然初期需要学习怎样用,但熟悉后使用方便,之后会坚持用。
不过,在2023年10月才设置厨余回收机的柴湾渔湾邨,回收厨余的居民明显较少,有居民甚至不知道有相关服务。12月6日晚上6时半至8时半,记者在渔湾邨三幢设有厨余回收机的大厦观察,两小时内合共只有六人回收厨余。住户何女士说,间中会把厨余放进回收机,“周末多人吃饭,厨余较多就会拿下来,若平日厨余不多,会直接当垃圾扔掉。”她说,即使实施垃圾收费,也会按现时形式处理家居垃圾,“厨余不多就懒得下楼,反正分出来也省不了多少钱。”
另一住户张女士表示,自己每晚都会回收厨余,但参与的街坊不多,估计是由于宣传不足,大家对厨余回收、垃圾收费等的关注度亦不高,“可能多些宣传会起到作用”。
环保协进会早于2021年,率先在杏花邨设置智能厨余回收机,现有22部智能厨余回收箱,每晚回收30多桶厨余。环保协进会行政总监邱荣光向大公报表示,计划推行初期,每部厨余机都安排由一位环保大使指导市民使用,“头三、四个月的宣传教育很重要,之后居民间会互相影响,见到其他人做(厨余回收),他亦会跟着做。”他估计,不同屋邨参与情况有差异,可能是由于推行时间有别,但提醒一定要在计划初期就做好宣传教育,才能吸引越来越多人使用。
料征费后更多市民使用
邱荣光估计,随垃圾收费实施,会有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厨余回收,以杏花邨为例,估计回收量可再多一倍。他又认为,在实施垃圾收费前,宣传教育及各项回收配套要做好,他建议政府积极考虑引入更多智能回收设备,举例现时不少放街边的三色回收桶,堆满了回收物却没有人回收,若能引入科技帮忙,当回收箱八成满时就提醒承办商来回收,回收可以做得更好。
环保署表示,整体厨余回收量已达每日200公吨,比去年上升大约三成。署方正联同房屋署及房屋协会,全速把厨余回收服务扩展至所有公共屋邨,目标是2024年内完成,至今已涵盖70个屋邨。整体而言,居民对智能厨余回收反应积极,评价亦正面。环保署将继续加强教育及宣传推广,鼓励更多居民持续参与厨余回收。
至于私人屋苑,可透过“厨余收集先导计划”,申请采用传统厨余桶收集厨余,或透过“回收基金”为厨余回收设立的特邀项目,申请安装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为了进一步增加家居厨余回收量,“环境运动委员会”刚于上月29日开始接受有至少1000户的私人屋苑申请资助安装智能厨余回收桶以及相关服务,为期两年。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