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生态记录者 数雀扑蝶 从认识到珍惜
编者按:
这城市并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
近年香港流行研究“城市散步学”,有意义地散步,从中观察、记录,发掘独特的城市文化。有说城市文化就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还有生活习俗的总和,那当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既深且阔,如何记录、保存是一大课题。
“城市记录.宝存”系列,透过不同记录者的视野,探索从自然生态、城貌变迁以及非遗传承记录方面,怎样以特别的方式,丰富我们城市文化的感觉,保留这城市的美。
冬来,香港有许多“飞法入境”的朋友,年复一年,你可曾留意,牠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天水围天瑞径旁的排水道,竟是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的聚餐处;越冬斑蝶流连公园花圃间,多次与你擦肩而过……在城市空间与动物相遇相处,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香港有一群默默为这城市“数雀扑蝶”的人,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守护大家少有留意、其实早已融入大众生活的好邻居。\大公报记者 陈淑莹(文、图) 美术编辑、插画:麦兆聪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1 发现“鸟”天水围
早上7时,天水围的天瑞径已有许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偶有途人停下来,指着旁边排水道,“好多水鸭、是鹤、是鹭!”
远处看见,一位捧着一支单筒望远镜、长镜相机的年轻人,静静看着这景致,他是香港观鸟会的研究主任江珀墉(Jay),“我的兴趣是观鸟,返工观鸟、放假都是观鸟。”Jay对雀鸟的热爱,溢于言表,“香港是一个好好的观鸟地方,这城市有好多山,无论居住在哪里,附近都会有一座山或公园,行几步就可以看见雀鸟。我去过好多地方旅行,发觉在城市规划方面,香港比较特别。”
开门遇见大自然
小记说去观鸟,同事即问:去米埔吗?这次跟着Jay才发现“鸟”无处不在,天水围的街坊一直有一个“后花园”,“屋企楼下”便可以看见黑脸琵鹭,还有各种来渡冬的水鸟,近得用手机都可以留倩影,是香港独一无二的秘境,“天水围这条河保留了许多自然生态,周边有红树林,有好多高养分的泥,有些招潮蟹在栖息、觅食,所以这地方可以养活许多不同种类的水鸟,过千只鸭、几十只的黑脸琵鹭。两边的绿化都做得好好,有好多树。听到吗?我们身后的树,有太阳鸟在叫。”
一只、两只……
我们沿着天瑞径,大概就是天恩邨对出一带的位置,来来回回地“追鸟”,三、四小时的追逐,高峰时四、五十只黑脸琵鹭在面前巡逻觅食,Jay边看边点算数目、记下时间,“黑脸琵鹭比较标志性,是全球保育雀鸟比较成功的例子。我们每年1月做普查,发现数量增加了,证明我们的政策有成效,可以更针对性地做保育措施。”
城市观鸟并非遥远的事,也不需要什么装备,静静、看看、听听,Jay说,“只需要一颗欣赏大自然的心。”
2 城市中蝶恋花
牠飞过2500公里,从日本来到香港,牠是一只大绢斑蝶。2011年,环保协进会凤园蝴蝶保育区进行越冬斑蝶标放研究时,发现这只“飞行里数”惊人的斑蝶。多年来,凤园团队一直记录斑蝶的飞行资讯。2023年,他们在香港不同的标放地点标放超过2000只斑蝶。
给牠们一个家
记录蝴蝶生态于你于我有什么关系?“生态多样性好重要,在郊野地方不用担心,但在城市里,我们都好需要绿化的地方……一个重要的议题是,令生物不单在郊外,在城市都可以生长,与人的关系可以更密切。”环保协进会行政总监邱荣光博士形容,要让蝴蝶在城市“有一个家”,因此推动在不同地方建立蝴蝶园,令商场花园、学校等与大众近在咫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这些越冬斑蝶的中途栖息地,融入人类的生活。
点线面生态连系
“香港有好多市民都喜欢蝴蝶,是一种”容易入屋“的生物,所以保育蝴蝶,可以令到更多市民认识香港的生态,从认识到珍惜。”凤园蝴蝶保育区高级项目经理赵玉莲表示,蝴蝶将不同的生态连系了,“这就是点、线、面,由不同的点开始,发展成一个蝴蝶城市。”这个蝴蝶城市,除了倚靠一班研究人员多年来默默守护,希望市民也能参与。
“天人合一”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放诸今日仍然适用。多欣赏观察,我们的城市与自然生态早已默默连系,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文化。
报告行踪 为丰富纪录出一分力
无论是黑脸琵鹭,还是越冬斑蝶,牠们确切的迁徙路线,仍是未解之谜,于是,记录的工作更为重要。市民只需要多观察这个城市,也可以参与其中。
黑脸琵鹭飞行日志:
不同国家、地区的研究人员都会替黑脸琵鹭上脚环,以分辨雀鸟的个体,如申请了身份证般,日后再见都能认出牠是哪一只,从而知道其寿命、迁徙路线、偏好什么生境等。市民可以透过电邮或Facebook专页向香港观鸟会报告。
斑蝶标放研究:
标放员会在指定的地点捕蝶,记录蝴蝶的品种、性别、翅膀长度等资料,并在蝴蝶左后翅腹面写上记号,包括日期、标放地点及当日标放次数,标记完毕后便会原地放回,等待大家发现牠们的行踪。所有斑蝶标放需经过专业训练及持许可证的蝴蝶标放员捕捉,请勿随意捕捉斑蝶标放。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