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市民對中醫藥接受程度日漸提高。

  強化中西醫協作涉及中長期規劃,多位專傢學者均認為,本港應盡快設立中西醫治療臨床指引,為中西醫協作提供標準化、規劃化治療程序。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認為,建立中西醫治療臨床指引是推動中西醫協助的第一步。他指出,中西醫協作首要做好溝通,本港三間中醫學院培訓的學生,雖然已透過跨學科學習等,初步具備和不同醫療專業溝通的能力,但標準化、規劃化的治療程序十分重要。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認為,政府應大力開展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並借鑒內地經驗,建立香港自己的中西醫結合的臨床診療指南。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愛平認為,要實現中西醫協作,須做好臨床研究及臨床實踐指南,根據已有證據和專傢共識,找出有效的專業措施,“讓病人得到最全面的、隻有一種的治療方案。”他亦強調,“臨床實踐指南不該姓中或姓西”,裡面放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療效。

  搭建溝通合作平臺

  呂愛平說,目前“中西醫協作”其實已常在民間自行發生,即市民很多時候會同時向中醫和西醫求診。他相信,建立臨床實踐指南後,病人可以得到專業的醫學知識補充,毋須自己猜測應該看西醫還是中醫。

  對於目前中醫藥的發展,呂愛平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中西醫溝通不夠,政府應積極打通一個中西醫協作渠道,讓中西醫能友好溝通合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