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銘源

  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及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講座教授李銘源表示,香港中醫藥產業若想發展得更蓬勃,應爭取早日成立中醫藥專科學院,“教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他建議香港中醫師、中藥業人士應多北上與各地中醫藥專傢深入交流,取長補短。

  業界多北上交流 取長補短

  李銘源在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傢重點實驗室”已累積20年藥理研究經驗,他分享瞭任內其中一宗中醫藥與西醫合作的案例,是某類病人患有非酒精性的肝纖維化,透過西藥治療效果近乎零,及後引進內地的“扶正化瘀”中成藥配方(港澳稱“平肝方”),即使病人肝纖維化嚴重至出現肝硬化,經過幾年的內服調理,病情已大為改善。

  李銘源續說,內地藥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作研究,配合大數據實證“扶正化瘀方”對治療肝纖維化有顯著療效,並在美國完成二期的植物藥臨床驗證,現時正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他期望香港藥企亦可參考內地藥企做法,以科研成果實證中醫藥功效,為病人造福。

  不過,李銘源指出,現時在香港醫院或西醫診所,若要引進或使用中醫藥處方,仍受相關法規或條例所限,他建議香港在此方面研討可行方案,“澳門西醫態度較開明,在配合當地相關法規前提下,會以病人療效為依歸,針對性引入及使用不同的中藥配方。\大公報記者賴蘇武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