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昨日即場體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的互動展品。

  記載中國航空工程發展歷史、展出近30組展品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今日起一連兩個多月在香港科學館及歷史博物館舉行,必看點之一是三噸重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這是今次訪港航天員王亞平曾經乘搭的飛船返回艙,首次在香港展出;另一個必看點則是真實航天服,衣服內放置填充物模擬有一位航空員穿著,大眾可透過玻璃窗四面觀察航天員的專屬制服。

  航天展會展出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用品,包括太空食品、食品冷藏器、尿液處理器,還有訪港航天員劉伯明的飛行手冊,記錄國傢逾30年的航空工程輝煌歷程,“航天迷”不能錯過。|大公報記者 鐘佩欣(文) 林少權(圖)

  航天員如何飛上太空做科研?返回地面要乘坐什麼?一連兩個月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將會展出近30組有關中國航天的展品,包括神舟飛船返回艙、艙內航天服、中國空間站模型,還有多支火箭的模型如長征二號F、長征七號、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及新一代載人飛船及月面著陸器模型等。

  飛行過程最危險就是起飛及返回

  首次在香港展出的三噸重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真實呈現,今次訪港的航天員王亞平,連同翟志剛、葉光富在2022年曾乘搭飛船返回地面,返回時采用降落傘系統進行減速,並在著陸前燃點反推發動機進行軟著陸,而旁邊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模型則是用於發射神舟載人飛船。

  當細心留意時可發現返回艙外有燒焦痕跡,科學館總館長李為君解說,“飛行過程最危險就是起飛及返回”,當飛船返回艙高速著陸時承受很高溫度,外面最高溫度可達數千度,因此防隔物料及技術要求嚴謹……李為君說,大眾不妨思考為何返回艙某一部位有較明顯燒焦痕跡?

  歷史博物館更展出一件航天員的專屬制服,李為君補充指,館內展出的航天員的專屬制服,形容是微型搜救工具,以保障航天員安全,包括保證有氧氣供應、維持溫度、其壓力不變等。

  中國空間站被譽“天上的皇宮”

  航天工程展亦展出1比15的中國空間站模型,並呈“T”字型結構,李為君形容是“天上的皇宮”,能夠容納三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道上駐留,可為航天員提供122立方米的自由活動空間,空間站可同時接納三艘來訪的航天器,在軌道上組合出最巨型的結構,總重量近100噸。它的設計壽命不少於10年,發電能力超過38千瓦。

  另外,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用品同樣出現在航天展上,包括太空食品、飛行手冊等,而展出的尿處理子系統會收集航天員尿液進行初步淨化,再經水處理系統深度淨化處理,實現水的循環再利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