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衛生署早前連同香港醫學會呼籲市民響應“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註周”,適當使用抗生素。
世界衛生組織已宣佈抗菌素耐藥性為人類面臨的十大全球公共衛生威脅之一。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首九個月,公立醫院帶有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的病人數目,是近六年來新高,耳念珠菌新增個案亦有上升趨勢。
公院病人感染多重耐藥性細菌或會引起尿道炎、傷口感染等不同疾病。為加強防控,醫管局抗生素導向計劃升級,明年一月起,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瑪嘉烈醫院加入人工智慧平臺的新功能,提醒處方醫生審核處方,明年3月起分階段擴大抗生素覆蓋范圍,並在全港17間急癥醫院啟用。\大公報記者 鐘佩欣
多重耐藥性細菌已走進大眾生活,令人防不勝防,包括港人喜愛的刺身、蔬菜沙律、生牛肉等或含多重耐藥性細菌,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強調“吃瞭不代表感染”,即使市民帶有多重耐藥性細菌,基本上沒有任何病征。他舉例耐萬古黴素腸球菌較接近尿道,或有機會引起尿道炎,會有小便刺痛及頻密,若免疫能力較低,會經過腸道黏膜進入血液,引起白血癥;金黃葡萄球菌則會傷口發炎、肺炎等。
3年疫情影響控菌
多重耐藥性細菌主要是接觸傳播為主,手部直接傳播、或物體間接傳播,例如共用毛巾,賴偉文呼籲大眾註意手部衛生,以及不要共用私人物件。今年截至9月30日,醫管局病人帶有耐萬古黴素腸球菌的數目逾140宗,為近六年來新高;本港首宗耳念珠菌個案於2019年6月發現,今年截至10月31日已新增逾300宗,連同每年新增個案約9500宗的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這三種耐藥性細菌是醫管局主要防控目標。
醫管局指出,過去三年新冠肺炎肆虐,對控制多重耐藥性細菌有影響,包括隔離病房被占用、醫療人員時間安排等,現階段會逐步加強培訓及環境清潔,並采取“早發現、早隔離、早滅菌”防控策略,包括主動為高風險病人群組進行入院篩查;根據風險評估分隔病人;重點加強清潔消毒多重耐藥性細菌病人周圍環境、增加更換床簾次數等。
耳念珠菌可存活數月
賴偉文說,耳念珠菌可於環境中存活數星期至數月,並會跟隨空氣飄浮至較遠地方,因此會定點監測冷氣出入風口,包括曾出現耳念珠菌群組感染的醫院,定期抽檢不同病房,一旦環境樣本呈陽性,會為整間病房病人進行篩查,同時會在九龍中及九龍西聯網服務地區內,抽檢60間從未出現帶有耳念珠菌個案的安老院舍,進行一次性采樣,現階段環境樣本暫呈陰性,計劃進入尾聲。
加入“藥物精靈”新元素
早年醫管局推行“抗生素導向計劃”,由微生物科及/或傳染病科醫生覆核內科、外科和骨科的強效抗生素處方是否合適。明年一月起,醫管局將會加入人工智慧平臺的新功能,利用臨床數據進行分析,同時加入“藥物精靈”新元素,會根據人工智慧分析結果。賴偉文指出,升級後有助醫生更便利觀察患者對抗生素反應,適時提醒處方醫生審核處方等。明年初會選定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嘉烈醫院啟用智慧升級試驗階段,並計劃於2024年3月起分階段擴大抗生素覆蓋范圍,並在全港17間急癥醫院啟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