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智能電子化以及工業科技化進程,在其巨大的金融經貿和第三產業的光環下,不免黯然失色、顧此失彼。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在采訪時,就痛點、進程、願景等關鍵詞來發問,孫東局長給出清晰的發展路徑和藍圖,用明白曉暢的解釋告訴市民,智能化生活、產業轉型迫在眉睫,香港“上車”雖晚,但亦有獨特優勢,如基礎研究、金融和貿易、建基於法治的自由經濟體系、知識產權保障、透明稅制等等,在此基礎上聚焦精力,“有所為有所不為”,隻做高精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錯位發展,並加速彌補人才和產業的不足,可以說香港創科發展的宏偉計劃就有瞭“四樑八柱”的支撐。

  初創生態 香港居亞洲第一

  香港的基礎科研能力保障瞭“從0到1”,但在“從1到N”的商品化過程中,產業發展仍有更大的潛力空間,相信與過往政府欠缺清晰政策有關。孫東在一年前表示,五年內會引入至少100間創科企業,希望引進的企業能帶上訂單,在兩三年間於香港投產。實際上,這個績效指標尚無先例可循,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不亞於背水一戰。

  在最新發表的《2023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中,香港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類別中,排名為全球第二位、亞洲第一位;“產學研1+計劃”初見成效,第一批成果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公佈;“傑出創科學人計劃”首批獲聘用超過40名傑出學人及其研發團隊已陸續來港;“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匯聚瞭來自11個經濟體的逾20間世界頂尖大學及科研機構……這些無不向世界昭示瞭香港成為科創“後起之秀”的實力與動力。誰又能說,香港不會成為下一個國際創科中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