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機械腳”的幫助下,脊傷患者恢復時間縮短數倍。\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碩源報道:嚴重脊癱病人的復康路漫長,醫院管理局早前引入“外骨骼機械腳”,幫助脊椎受傷患者的先導計劃,去年9月起轉為恒常服務,截至今年9月已經服務約2295人次,逾八成患者的身體機能有改善。“外骨骼機械腳”現時在麥理浩復康院、九龍醫院、大埔醫院的脊椎受傷復康中心提供服務。

  一年服務3000人次

  “初時從床上起來需要有人幫助,而經過‘機械腳’訓練,可以自己下床和簡單走動。”61歲的李女士在去年三月初因脊椎有膿瘡,導致雙腳癱瘓,接受手術和留醫療養後,四月初轉介到麥理浩復康院,接受外骨骼機械腳康復治療。首次治療時,在“機械腳”輔助下走動167步,治療約一個月後,走動步數為原先的三倍,並可使用助行架自行下樓,簡單走動,“若通過傳統的外支架,恢復到現在的狀況,可能要數年以上,‘機械腳’把過程縮短至個多月”。

  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顧問醫生高日藍表示,“機械腳”有別於傳統的外支架,可讓患者在治療初期便接受進階訓練,增強行動力恢復,把握頭三個月黃金期加快治療進度,而且提高病人的參與度,避免康復後步態不自然,提高臨床成效。服務恒常化後,每年可提供3000個服務人次。

  麥理浩復康院物理治療部部門經理黃志筠表示,傳統理療或需至少兩位理療師和一位輔助工作人員,而“機械腳”治療隻需一位理療師和輔助工作人員。

  醫管局表示,明年全面評估接受“機械腳”治療患者康復成果,研究進一步擴展服務。目前專職醫療診所首次診癥收費135元,其後每次80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