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厚,包括市民愛吃的點心。

  “中華文化本身具有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特質,呈現形式豐富多彩。”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訪問中指出,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會用好香港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香港的中華文化底蘊。

  楊潤雄以中國戲曲節為例,“每年我們不隻是有粵劇或者京劇,我們邀請國傢不同地方戲曲來香港演出,讓香港市民有機會欣賞全國不同地方的特色,也讓在這期間訪港的旅客,可以感受到中國戲曲種類的豐富,而且各有特色和精彩之處。”

  康文署署長劉明光表示,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在將來的活動中,會盡量安排不同民族特色的表演,讓市民和外地遊客認識中華文化的多元性。他舉例說,每年的中國戲曲節都會有大約8到10個不同地方的劇種登場,除瞭京劇等常見劇種,康文署也會嘗試邀請一些新的劇種參加,今年就邀請瞭浙江金華的婺劇。

  楊潤雄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是辦公室重點推動的工作之一。“非遺是一直發展的,不隻是放在博物館裡看的,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裡、或者在一些節日裡體驗到的文化特色,代表著我們文化的傳承。”

  他表示,香港本身申報非遺的項目很多,除瞭世界級的粵劇,還有不少國傢級的項目。政府也會在對外宣傳中積極推廣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點心、舞獅、南音等等,其實都很能夠代表香港,也是香港深植中華文化的一個表達。

  重視傳承 邀請“師傅”講解

  楊潤雄表示,在向市民展現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除瞭不斷有展覽,他們也非常重視非遺的傳承,會邀請非遺的傳人分享經驗和做法。

  政府在三棟屋博物館設立瞭香港非遺中心。劉明光介紹說,三棟屋博物館有一個“師傅到!”系列節目,會邀請一些非遺的傳承人向市民進行講解,增加市民的認識,同時也為一些非遺項目的傳人提供特別的工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