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又回來瞭!
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已過100天,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重回現實:一早來香港和親友吃一顆剛出爐的菠蘿油包,再去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逛一逛、走一走,晚上再回到深圳吃椰子雞、夜燒烤……
港深也掀起“反向代購”熱潮,大陸奶茶零食成消費新寵,身在香港的朋友們也能嘗到內地的美食……
兩邊民間互動頻繁。隨著小長假到來,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內已是人山人海,“復興號”“動感號”高鐵復運至今,運客已超300萬人次……
1
無數曾每天往返於深港兩地讀書的小朋友,也終於可以離開在線教學的屏幕,回到真實的課堂。
在香港讀小學五年級的周子軼,深港口岸暫停服務期間,一直在深圳傢中上網課。口岸恢復往來,他也終於能夠回到校園裡,與久未見到的同學、老師們見面。
周子軼從深圳傢中前往位於香港上水的學校,需時約一小時。從2017年開始,他就一直在這條路上來往,直到新冠疫情的出現令深港通行受阻,也讓他好久沒有走過這段道路。
在傢上網課,傢長需花費更多心思教育孩子,學校也想方設法為跨境學童創造更好的遠程教學效果。根據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口岸暫停服務的影響下,僅2021年,平均每間受訪港校流失12名跨境學生。
不少跨境學童選擇轉學至深圳本地學校,通關前夕,有社福機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成的跨境學童會在恢復通關後回港繼續就讀。
鳳溪第一小學校長 朱偉林:
“基本的硬件準備、課程準備和活動的準備,都讓我們歡迎我們的同學回來。作為一間有跨境學生學校的校長,通關讓我們恢復正常。”
2
通關至今,回歸的不止是學生,更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2月初,特區政府推出“你好,香港”大型全球宣傳活動,從3月開始向全球旅客免費派發50萬張機票。
與之相對應的,有意願來港旅遊消費的人數出現明顯增幅趨勢。旅行網站數據顯示,香港旅遊搜索熱度驟升近4倍,飛往香港的機票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5倍。在全面通關的第一周,來自內地的訪港旅客占近七成。
通關初期,內地各地的出入境辦證大廳迎來人流長龍。根據2月中旬的香港旅遊指數顯示,免檢疫通關的一個月後,香港日均客流量超過3.6萬名,恢復到2019年的24%,日本在向遊客開放的三個月後恢復到51%,新加坡則恢復至40%。
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 程鼎一:
“不論是2018還是2019年,我們在全球位於前列,是最多旅客選擇過夜的地區。”
恢復全面通關42天後,內地訪港遊客首度突破10萬人次。通關給香港帶來的不僅是人流回歸,更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 范婉兒:
“旅遊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行業之一,每增加1元,為就業帶來的動力遠比其它行業大。”
3
訪港旅客數量上升瞭,隨之呈現的卻是旅遊業承接能力的種種不足。全面通關後的第一周,一個多達3000人的內地企業訪港團因導遊、旅遊巴及司機人手不足,改為即日往返港深。3月中旬,更發生瞭來港旅遊團的團友因餐廳人手不足,不得不站在街邊用餐的情況。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李傢超:
“想好的辦法出來令旅遊發展可以持續,令旅行團任何成員經歷都好。香港亦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城市,我們歡迎旅客到來。”
目前旅客由陸路往返深港,有深圳灣、福田、羅湖、文錦渡、蓮塘等口岸可供選擇,其中,蓮塘口岸是恢復通關以來全新啟用的旅檢陸路口岸,也是香港目前唯一一個實現“人車直達”的口岸。
在恢復全面通關後,蓮塘口岸首周的出入境旅客為7.8萬人次。作為貨客綜合型口岸,自2020年貨運通道啟用以來,蓮塘口岸承載著中港運輸載貨“東進東出”的使命,司機從蓮塘口岸過境前往粵東,可免去在深圳市區通行的時間。
蓮塘口岸啟用兩周年時,已有70餘萬輛貨車從該口岸通行。在2022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間,蓮塘口岸一度暫停車輛往來,在疫情趨穩恢復通行後,司機需“循環”運輸。
三年,足以影響一個行業的生存狀況,也能夠影響一個小孩的成長軌跡,好在一切都已過去,貨車重新上路,學童再進校園,生活恢復正常…煙火之氣,徐徐而歸。
4
2023年2月6日,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首日,總出入境人次達28萬,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羅湖口岸有6.4萬人次。通關首月,羅湖口岸出入境人次超310萬,占深圳地區口岸出入境客流量的33%。
在羅湖口岸附近,有一列快遞營業點,兩地遊客過關後,會選擇就近的快遞點,將購買的商品寄給親朋好友。在羅湖口岸外經營瞭七年快遞點的劉國雲,見證瞭口岸停止服務對周邊商業的致命打擊。
快遞營業點經營者 劉國雲:
“‘封關’期間,這裡真的是蚊子蒼蠅都沒有飛過。”
羅湖口岸是深圳歷史最久的口岸,過關即可到達的羅湖商業城,與羅湖口岸深度綁定,這座落成於1994年初的商場被稱為“港人北上第一站”,最高峰時期日均客流量曾多達5萬人次。
出生於江蘇,在上海學做裁縫的印錦餘,在香港回歸之初選擇入駐羅湖商業城,見證瞭羅湖商業城的鼎盛時期。
西裝定制店經營者 印錦餘:
“這裡通關之後第一站,面對著香港人,過來的人很多,那時候人太多瞭,排隊兩三排,一個人做很多衣服,我們價格太優惠太便宜瞭。”
羅湖商業城的客源主要是香港顧客和經香港來到內地的外籍人士,但深港其他口岸的開通,令過關的消費人流被分散,羅湖商業城的消費熱度也經受著影響。
此外,隨著深圳的商業開發重心從羅湖區向福田區、南山區轉移,從香港前往深圳的消費群體有瞭更多選擇。加之三年的往來中斷,羅湖商業城的商戶們面臨著愈發沉重的打擊。
西裝定制店經營者 印錦餘:
“羅湖商業城疫情期間97%、98%的鋪子全部都關瞭,我們這幾傢做衣服的人才開著,撐著。我們是通過其他的渠道做國內人的生意。沒辦法,那時候沒有客流量,所有的鋪子都關掉瞭。”
印錦餘是羅湖商業城中努力而幸運的,他的女兒為他的店鋪開設瞭社交媒體賬號,這傢西裝定制店轉型成功,許多年輕人慕名來到這裡定制西裝,但更多的商戶在三年間因為客流的斷崖式下跌,無奈離開瞭羅湖商業城。
西裝定制店經營者 印錦餘:
“這三年很難熬過來,從一個老板,現在再出去打工,很辛苦。”
羅湖商業城的位置,如同古道上的驛站,是過往民眾歇息的必經之處,提供消費方便。它所處的經營困境卻也反襯著深港兩地民眾來往的逐步便利,消費水平的日漸升級。
5
人流恢復往來為商傢帶來客流,更帶動瞭內地與香港之間資金、數據、信息等要素的加速流動。2月6日全面通關當天,逾300人的南京代表團赴港舉辦投資推介會,是全面通關後的首個內地赴港招商團,簽約金融項目總額近80億。
上海、深圳、河南、四川等省市也緊隨其後。與此同時,香港也在向內地尋求發展機遇。2月23日,香港特首李傢超訪問廣州和深圳,這是他上任以來,首次到訪大灣區城市。
香港貿易發展局 研究總監 范婉兒: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2年發表的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這個科技集群是連續第四年位列全球第二,為什麼會這麼好呢?因為大灣區不單有科創水平,也有很完善的產業鏈,可以將技術商品化、成品化。”
6
隨著通關逐步深入,除瞭政府層面的交流,民間層面的往來也早已蓄勢待發。2月12日,通關後的第一個深港青年交流團抵達深圳市南山區。交流團的團員是來自香港的各界青年,他們已經三年不曾踏足深圳的土地。
思思是這次深港交流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多年來,她時常組織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活動,但礙於口岸停止服務導致的來往不便,類似的交流團隻能停滯,隨著通關的順利實現,民間實體交流終於得以恢復。
思思的另一重身份是這傢孵化基地的創始人,四年前從香港來到前海拓展港企孵化服務,創辦瞭辦公空間服務平臺。通關後,人流、物流、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恢復流動,在她的孵化基地得以呈現。
元朗青年協會主席 李啟立:
“作為香港的年輕人,凝聚一幫不同的、有興趣的人一起去實地視察,擴展視野,分享信息,我們希望在這裡把握機遇,發展自己的公司、發展自己的事業。”
2023年,恰逢香港SARS疫情暴發20周年,同樣在2003年,為搶救後SARS時代的零售業及旅遊業,特區政府與中央商討開放內地旅客赴港自由行計劃。開放“自由行”後的10年間,內地旅客為香港增收3462億港元。“道路通,百業興”,在新的後疫情時代,來往便利仍是香港在發展牌局中的“大王”,東方之珠,魅力依舊。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