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食安中心在坊間收集一百四十九個食物樣本分析,包括蛋撻等食品。\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右)酥皮類食品美味但“邪惡”,市民進食要有節制。\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酥皮及油炸等“香口”美食,暗藏“邪惡”,反式脂肪含量高,愈食愈傷“心”!

  食物安全中心在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連鎖面包店等,收集149個食物樣本分析,發現六個樣本的反式脂肪含量超標,大多含酥皮或經油炸,其中酥皮湯酥皮樣本的反式脂肪含量超標逾兩倍。食安中心調查後發現,超標的酥皮蛋撻和酥皮湯酥皮,可能因使用“部分氫化油”而導致反式脂肪超標,攝取過多反式脂肪會增加罹患冠心病風險。

  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消除工業反式脂肪行動,政府將於12月1日起,禁止在本地食品供應中使用“部分氫化油”。\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老板,要一份炸雞腿”、“一份煎釀三寶”……傍晚時分的灣仔,不少市民回傢前,趕到小吃檔吃一份炸物“放縱”一下;看著小吃檔前的炸牛丸、煎釀三寶,有市民坦言,“知道不健康,但總是忍不住口,發胖就發胖吧!”在不遠處的面包舖,有市民右手提著半打蛋撻,左手將一塊蛋撻送入口中。

  食安中心測出6樣本超標

  不少人都喜歡美味的酥皮及油炸食品,但往往忽略瞭食用太多,不僅會肥胖,更可能因為制作該類食品時使用瞭“部分氫化油”,產生反式脂肪,增加罹患冠心病風險。

  食安中心研究149個從主要食品雜貨店及受歡迎食店收集預先包裝及非預先包裝食品樣本,來自超市、快餐店及餐廳等,並就五類可能含工業生產反式脂肪食品進行研習,包括油脂、人造牛油和塗抹醬、預先包裝食品、即食食品及雜項(本地特色食品)作研究,瞭解食品樣本中脂肪酸分佈情況。結果發現,有143樣本符合世衛指引水平,即每100克總脂肪含2克或以下工業生產反式脂肪;6個樣本含量超標,分別是蛋撻、油條、兩個酥皮湯的酥皮;另有兩個屬雜項預先包裝食品,包括響鈴及酸菜魚湯底料理。其中酥皮超標逾2倍。

  食物安全中心高級化驗師(風險評估)洪志達表示,經過跟進調查超標樣本,發現蛋撻和兩個酥皮湯的酥皮這三個樣本,或以“部分氫化油”作為配料,而油條、響鈴和酸菜魚湯底調料的工業生產反式脂肪則可能來自精煉油或翻熱的油。食安中心向疑用“部分氫化油”作為配料的食店提出建議,相關食店已對食物配方改良,全部跟進樣本符合世衛指引水平。洪表示,對比食安中心2019年一類范圍相若的研究,發現超標樣本比率由約四成大幅至4%,形容市場上的食物相對更安全。

  料“部分氫化油”及萬年油所致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遞)張勇仁說,可產生工業生產反式脂肪的“部分氫化油”,因成本較低、保存期長,在20世紀初起被食品工業廣泛采用,以取代牛油進行烘焙和煎炸食品。攝入過多反式脂肪會增加患冠心病風險,但因反式脂肪天然存在,不能完全避免,建議市民將反式脂肪攝取量限制在總能量1%以下,相當於2000卡路裡飲食中的每日攝取量少於2.2克。他表示,中心在法例實施後會定期巡視檢驗。

  現今愈來愈多科學研究證明,經“部分氫化油”攝取的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會損害健康。政府已立法禁止在本地食品供應中使用“部分氫化油”。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傢和表示,業界大多已停用含氫化油作為配料,但有一些餐廳或面包店,例如制作菠蘿包仍會加一些人造牛油。他呼籲食肆和面包店適時停用氫化油。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