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大文集團在第23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勇奪五項大獎,其中《大公報》與《文匯報》記者上臺領取“專題特寫獎”獎項。\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右圖:《大公報》奪得包括“年度大獎”在內的四項大獎,是獲獎數最多、獎項“含金量”最高的紙媒。圖為得獎者合照。\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第23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昨日揭盅,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勇奪五大獎項,《大公報》奪得四獎項,包括憑“網購智容易”報道奪得“年度大獎”及“專題特寫獎金獎”,成為今屆共42傢參賽機構中獲獎數量最多、獎項“含金量”最高的紙媒。\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由消費者委員會舉辦的“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今年分為九個組別及一個“年度大獎”特別獎項,合共吸引42傢新聞機構、社交平臺及大專院校參與,提交共373份參賽作品,打破歷年紀錄。經過激烈角逐,《大公報》最終奪得“年度大獎”、兩項金獎及“年度主題大獎”最後三強,《文匯報》奪得“專題特寫獎銀獎”。

  探討AI如何影響消費 捍衛權益

  “年度大獎”是從各參賽組別的金獎作品中,選出最具影響力的年度報道,獎項最終由《大公報》記者憑“網購智容易”系列報道奪得,報道同時摘得“專題特寫獎金獎”。記者曾敏捷、伍軒沛和邵穎協作,發現在現時人工智能的廣泛使用下,不少消費者對其認知有限,未意識到人工智能正悄悄影響個人購物決定,甚至損害消費權益。該系列報道透過廣大市民的網購經歷,加上專傢拆解,探討人工智能在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及規管。

  同時,《大公報》的攝影作品“自亂陣腳”,在今屆比賽中奪得“新聞攝影金獎”。記者何嘉駿用鏡頭記錄瞭第五波新冠疫情時,網上謠傳政府有意實施“禁足令”,令多區市民陷入恐慌,導致超市爆發搶購潮,同時提醒市民切勿輕信網上沒有出處及憑據的信息,以免自亂陣腳。

  實測拍卡消費陷阱 警醒市民

  另外,今屆比賽新增“年度主題大獎”,《大公報》報道“消費券拍卡陷阱”最終進入獎項的最後三強。該系列報道記錄瞭市民熱議的消費券拍卡購物陷阱,記者通過實測多間店舖、采訪專傢意見,提醒市民開心購物的同時也要留意收據,慎防陷阱。

  消委會昨日舉行頒獎典禮,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致辭時表示,政府近年推出各項活動吸引市民消費,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實用的資訊、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也同樣重要。他稱,傳媒機構廣泛報道消委會測試、調查和研究結果等消費資訊,令政府在推動保障消費者權益上的工作相得益彰,令資訊傳遞更加有效。

  消委會主席陳錦榮致辭時表示,今年各項作品百花齊放、內容豐富,利用深入淺出的辦法分析不同的消費相關議題。他相信,消委會和傳媒機構可以發揮協同效應,做到“1+1大於2”,為消費者締造更優質和更有保障的消費環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