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為瞭影得一張獨傢照片,大公報記者攀山尋覓最佳位置。 ;右圖:大公報記者昨日馬不停蹄,到不同地區采訪區選活動。
昨天(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香港沒有記者節,但我們的工作沒有兩樣。
作為《大公報》記者,我們每一天都過得不平凡,每一天都堅守崗位,走上最前線,發掘新聞信息,傳播新聞事實。
時代在前進,作為新時代的“大公報人”,我們不但用文字記下每宗新聞,還用相機和攝錄機拍下新聞動態每一幕,結合紙筆和互聯網,時刻報道真相,剖析時局……
中國記者節這個節日對於我們傳媒人來說,是一份榮耀,也提醒我們時刻不忘肩上的責任,為新時代譜寫新篇章!
黑暴,讓我明白記者使命
被黑暴重創後的香港,在國傢強有力的支持下再次煥發勃勃生機,國安法頒佈實施、完善選舉制度、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香港邁向由治及興新階段。作為一名大公報記者有幸見證瞭這一切。
區議會選舉即將舉行,連日來,來自不同背景的候選人理性和務實地比拼理念、政綱和能力,積極透過不同活動與市民互動。他們忙碌的身影感動著我們,作為一名政治記者,昨天我奔跑在區選活動現場,記錄著他們的故事……
大公報記者義昊
見證新時代
11月8日,是第24個中國記者節,也是我的第一個記者節。
第一次走進《大公報》的辦公區域,報紙厚重的油墨氣味撲鼻而來,紙張和稿件把我從快速的碎片化閱讀中拉出,讓我重新拾起耐心和細心。第一次在新聞現場,攝影記者們長槍短炮一樣的設備和文字記者們飛速打字的手指,把置身夢境一般的我拽回緊張的現實,也讓我感受到這份工作的重大責任。
記者們要用自己的腦力、眼力、腳力、筆力,記錄每一個時刻,見證時代。昨天我在采訪區議會選舉的故事,這也正是香港新時代的嶄新故事。 大公報記者李天源
我們不是“老幹部”
作為一名記者必須經常與社會各界接觸。龍舟錦標賽、樂聚維港嘉年華、國慶維港煙花匯演、灣仔海濱夜市等等……這些標志著社會全面復常拚經濟的活動,都有我們大公報記者的身影。
近日彩虹邨重建備受社會各界關註,我昨天走訪瞭老牌屋邨,就舊屋邨重建的議題進行深入報道。我入行一年以來,身邊不少親人和朋友都會經常關註我的采訪和報道,《大公報》的新聞如此緊貼時事,徹底改變瞭他們對傳統媒體“老幹部”形象的看法。 大公報記者易曉彤
“謝謝你們為民發聲”
近年來的《大公報》,除瞭質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社會影響力也隨之增加。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去年農歷新年訪問過的一個基層住戶的故事,引起社會的關註,有機構其後為其捐款,幫助她度過疫情下的艱難歲月。這一事例讓我更確信,《大公報》在民間的影響力很大。
作為前線記者,最能體會的,就是隨機的街頭訪問,市民對大公報記者的態度的改變,甚至會為我們打氣:“謝謝你們為民發聲!”
大公報記者伍軒沛
校園小記者的好奇
大公報教育組早前推出瞭“陽光校園巡禮”計劃。本次荃灣商會小記者的任務正是采訪校長,邀請大公報的記者到校,和孩子們分享一下經驗。
我們圍坐在一張小桌子面前,小朋友們顯然都好奇,一個女孩子率先說:“我以後想當‘狗仔隊’!”大傢都被逗笑瞭。
但記者要面對的場景千千萬,也有記者要前往戰火中的國傢或地區,把新聞帶給全世界。一個男孩子令我印象深刻,他很認真說:“記者姐姐,我覺得戰地記者很酷!” 大公報記者魏溶
小讀者來電
《大公報》過去在不少師生心目中是個神秘的存在。這幾年,越來越多學校提出參觀《大公報》的要求,學生們可以與總編輯、編輯和記者進行親切的互動,學生們的點滴感受亦會在大公報旗下雜志《教育佳》上發表。
“我希望來年的暑假可以在貴公司(大公報)做一個小記者,讓自己有更多歷練,豐富人生經驗。”昨天是記者節,我收到參觀過《大公報》的小讀者來電,令人感動! 大公報記者湯嘉平
直擊日本排核污
日本於今年8月底正式排放核污水,全民憤慨!作為調查組記者,我們立即親身前往福島禁地調查核污染真相。
從東京成田機場開車到福島花瞭三個半小時,正當同事開車開到累時,特別為這趟旅程購買的兩部輻射儀居然響起來!持續的響聲警告我們:已進入超出正常輻射值的區域。但我們依然向著福島第一核電站不斷前進,前進……
那一張張的報紙版面,那一條條在我們報道下的網友言論,正是傳媒存在的意義。
大公報記者苑向芹、蘇榮
大公報fb矩陣後來居上
今年1月大公報社交媒體發揮集群效應,拓展大公中國、大公副刊、大公體育、大公財經、大公國際、大公評論、大公教育佳,打造更大影響力。大公報fb接觸人數亦由今年4月的99.5萬,快速增長至今已逾750萬,追蹤者覆蓋地區主要來自香港、內地、馬來西亞、臺灣、新加坡、澳門,以及遠至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英國等地。
我們在網絡世界影響力日益提升,一幅圖,一個帖子,無不引人關註。例如直擊日本核電站核污水系列報道,“日本核電站員工稱也害怕”的視頻昨天已有70萬人次觀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