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水務署推出“風險為本”水管改善計劃及“智管網”計劃,成效顯著。\大公報記者易曉彤攝
【大公報訊】記者易曉彤報道:為避免水管爆裂或滲漏對市民造成不便,水務署近年先後推出“風險為本”水管改善計劃及“智管網”計劃,令全港水管爆裂個案數目由2000年超過2500宗,大幅降低約98%至2020至2022年間的40宗以下,水管的滲漏個案數目亦同步下降。
水務署2017年底推行“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策略”,持續為高風險的水管優先進行改善工程。風險評估因素包括水管爆裂或滲漏的後果、使用年期、物料、過往爆裂或滲漏紀錄、周遭環境等。
水務署工程師(設計)龔文海表示,現時約420公裡水管已納入計劃之中,其中140公裡已完成更換或復修,共花費8至11億元;約150公裡水管已動工或將於本年度展開工程,剩餘130公裡將於明年展開。現階段目標是每年更換或修復約50公裡水管,若發現有高風險水管,將會納入計劃進行更換或復修。
旺角亞皆老街和洗衣街附近曾發生爆喉事故,水務署檢視發現位於洗衣街路段的水管有隱藏的爆喉因素,並納入計劃。為減少對公眾的影響,水務署安排承建商每晚11點至早上5點進行改善工程,歷時逾六個月完成改善。該位置其後再沒有發生水管爆喉或滲漏。
“智管網”設2400監測區
水務署推出“智管網”計劃,把食水分配管網分成約2400個獨立監測區域,利用數據記錄儀,收集水流量、水壓等數據,再透過電腦分析,持續監察供水管網是否有滲漏情況。截至2023年初,已建立約1800個監測區,整個“智管網”預計將於2025年第一季完成。
透過“智管網”,水務署發現柴灣翠杏街的水管晚間最低流量不尋常地持續上升,懷疑供水管網出現異常,並進行分段測試,鎖定明顯失水地區,成功找出位置並進行復修。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