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醫衛局考慮采購的大灣區醫療服務,包括磁力共振。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施政報告提出在合適的大灣區醫療機構,策略性采購醫療服務。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表示,采購大灣區醫療服務,會優先考慮電子掃描及磁力共振等非入侵性診斷,牙科亦屬考慮項目之一。有長期受牙患影響的長者歡迎政府采購牙科醫療服務,但坦言很多長者不會用電腦,甚或行動不便,擔心日後預約或跨境求醫有困難,希望政府做好相應配套。
盧寵茂昨日在電臺節目中提到,本港牙科需求大,輪候時間長,洗牙、補牙等治療同樣可以考慮跨境購買服務,通過合作模式,令市民可以快些接受醫療檢查或治療。考慮到監管等問題,首選一些高質素的醫療機構和一些低風險的項目。他強調內地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管亦相當嚴謹,有一套監管制度確保醫療質量。
盧寵茂又指,由於在流程上及做完檢查後的報告,牽涉病歷流通的問題,當局將這些關卡打通後,會盡快推出策略性采購幫助市民,減低輪候時間。
今年63歲的秦先生有牙齒脫落問題,由於牙齒膿腫疼痛,他長期食欲不振,甚至半夜痛醒,日常隻可以吃流質食物,直言“牙痛慘過大病。”無奈之下,他曾到私傢牙醫診所看病,剝掉一隻牙要近1000元,坦言看牙醫是很大的經濟負擔。
長者憂不懂用電腦預約
秦先生去年曾嘗試到衛生署的指定牙科診所輪候“剝牙籌”,但最終徒勞,“很多長者通宵排隊,我早上九點去到時已經派完。”他認為,施政報告提出的大灣區策略性采購醫療服務,能夠對紓緩牙科需求有一定幫助,但他坦言長者普遍不懂用電腦,擔心預約有困難。他又認為,不少年紀更大的長者,或行動不便,若沒有人陪伴,要跨區到內地使用服務,未必方便,希望政府做好配套。
現時市民輪候公營牙科診所普通檢查的時間長達12至18個月;若需進行杜牙根或補牙等治療,更需輪候39個月。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即便是退休公務員到公營牙科診所排期,也要輪候超過30個月,情況並不理想。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認為,向大灣區醫療機構采購醫療服務,在紓緩本港公立醫院服務壓力上有一定幫助,但擔憂將港人的醫療問題移到內地,會變相增加內地醫療負擔,對內地居民不公平。他認為長遠而言,香港公營醫療需要考慮如何增加牙科專業人員的崗位及人手,從根本解決問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