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於昨日出版今年中學文憑試《試題專輯》(下稱專輯),輯錄各科試題、評卷參考及考生表現分析等,試卷主任亦為考生撰寫“貼士”。其中中國歷史課有考生將陳獨秀寫成“秀獨陳”,亦有人把“深圳”誤寫成“深川”;中文科則存在字跡潦草、錯別字較多等問題,英文科和通識科亦舉出各類考生表現。
以中國歷史科為例,中史卷二單元一二十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一道題目提供三張資料圖,讓考生根據三份資料及援引史實,析論五四新文化運動出現背景。
專輯指,其中最嚴重的錯誤,是有考生將試卷資料圖片中《新青年》作者寫成“撰主生先秀獨陳(由左至右誤抄)”,被形容是匪夷所思。
朝代概念模糊 王羲之當唐代人
此外,試卷主任表示有考生混淆史事,朝代概念模糊,如誤認東晉時期書法傢“王羲之”為唐代人,將漢代的“匈奴”誤認為“吐蕃”或“突厥”,“汪精衛”當作“蔣介石”;誤認馬禮遜是天主教傳教士,更誤將辛亥革命婦女“秋瑾”及“張竹君”,當成抗日戰爭時間人物。
在中文科方面,試卷主任指不少考生字體潦草,字體無法辨識的試卷稍多於往年,且錯別字較多,尤其人名及地名,例如“李大釗”寫作“李大鈔”,“深圳”寫成“深川”,“踴躍”寫成“勇躍”等;另外,不少考生文句夾雜沙石,使用網絡用語或硬譯口語成書面語情況較多;專輯建議考生改變接收資訊方式,例如閱讀完整專題報道或長篇經典小說等。
試卷主任籲小心審題
英文科的口試卷,為自疫情後首次重考。專輯指,有部分考生過分使用“我同意你(I agree with you)”回應其他考生,但未有解釋同意之處。而今年通識科中,關於電子學習的一道題目中,有考生對“電子學習”理解單一,隻理解成“網上課堂”,未能引入其他例子。
專輯內亦有各科試卷主任撰寫的“貼士”。中文科試卷主任建議,考生應學會設定目標、多讀學寫,並應小心審題,詳略得當等;英文科主任則建議,應當仔細閱讀題目,不要亂抄亂寫等。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