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表示,社會需向曾憲哲同學展示同理心,特別是已得悉他正在尋求心理輔導,別因此對當事人貼上任何標簽,同學之間別取笑,例如說一些“原來佢有病”之類的欺凌說話,無意中會令事情火上加油,令當事人的情緒升級。劉又形容,這時候“大傢可能唔講嘢仲好過講嘢”。劉強調,面對學生出現壓力,身邊人應及早發現和處理,特別要留意對方平時做慣的事或興趣等會否突然無做,以及留意面部表情變化等,代入當事人當時的情況,展示真誠的關心,切忌說負面的說話,例如“乜你咁渣”之類,亦別做任何比較。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表示,在未清楚曾憲哲同學失蹤的始末及情緒狀況之前,不宜作任何評論。朱指出,傢長和學校若知道有同學受壓力影響,應當正視,而香港的教育制度始終以成績主導,容易令學生壓力超標,甚至發展成情緒病或導致精神出現問題。因此,需更加關心學生,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朱國強說:“始終身心健康是首要考慮,學業方面可以再追。”他續說,目前的教育制度實在是制造出太多失敗者,充滿比較,令學生失去成功感,認為教育制度需要檢討,是時候想一下推行改革,作更多的正向教育、情緒管理和情緒轉化的技巧。例如在中學、中四階段開始分流,早點提供多一條出路升學,包括作職業培訓教育,及早作出成績主導以外的生涯規劃。
據悉,今次尋人成功的功臣,包括消防處應用人工智能圖像分析軟件,配合無人機拍攝,以科技增加搜救效率。原來,土地測量師李偉鵬在救獲曾憲哲前一日(10日),在發現他的老鼠田坑溪澗范圍拍攝一千多張照片,其中有約10張照片發現相信是他的人蹤,當時他已沒有穿衣物,赤裸於叢林中。
測量師航拍千相片 攝下赤裸人
李偉鵬表示,他利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協助,根據郊野義務搜索隊的分析,遂於老鼠田坑河流溪澗附近約一公裡范圍之內范圍拍攝,希望可做出立體地圖來尋人。過程中,李偉鵬采取瞭傾斜拍攝方法,以免垂直拍攝找不到失蹤者的可能,因失蹤者通常在叢林間,形容為“斜斜哋就會睇到佢”。拍攝完的翌日晚上(11日),以航空照片判釋(aerial 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再仔細研究照片,發現有約10張照片都能發現曾憲哲,部分照片更能看到他的整個上半身。他說:“見唔到上身有任何顏色的衣著,是人肉色,似乎是赤裸上身。”
港專協理副校長林森教授說,無人機拍攝及人工智能分析應用在尋人已有一段長時間,稱作“模式識別”,運用系統將拍攝所得相片辨認指定的物件,再將每一次的數據、圖像,供人工智能作訓練,再由人輸入回給電腦知哪些是或不是目標物,不斷修改參數,令下次更準確。 大公報記者葉浩源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