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首位接受混合消融術的病人關先生(中)表示,術後恢復情況良好,暫未再發現心房顫動。
【大公報訊】記者劉碩源報道:本港人口老化,心房顫動發生增加。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今年初引入內外兼施的混合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病人,屬亞洲首例。在該聯網接受該療法的患者正常心律效果達到100%;治療成效較以往單用導管消融術高至少三成,且近八成患者在一年後無復發,更有效協助病人恢復正常心律。首位受惠病人表示,術後恢復情況良好,暫未再發現心房顫動,形容較傳統療法成效更明顯。
采用混合消融術 亞洲首例
“手術後我不用再吃薄血藥瞭,以前沒有對左心耳動手術的時候,可是要吃一輩子的。”50歲的關先生患心房顫動超過十年,2014年做過兩次導管消融術,但今年初房顫復發,於三、四月完成瞭混合消融術的治療,成為亞洲首例混合消融術的治癒者,目前康復進度理想。他稱,以往出門還要隨身備好一張寫有自己服用薄血藥的紙張,以防出現交通意外等事故,急救人員不清楚用藥史的話會適得其反,形容現時讓他“心理負擔少瞭許多”。
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副顧問醫生凌活希表示,混合消融術主要針對持續性或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混合消融術是在原有的導管消融術外,增加瞭胸腔鏡微創消融術,對原先難以處理的、風險較高的心房位置進行消融,從而停止心房心室出現類似“抽筋”的現象。他引述去年一份綜合報告反映,超過700名曾接受混合消融術的病人中,近八成人在一年後無出現心房顫動;另一份醫學期刊研究反映,混合消融法較單用導管消融發的成效高至少三成,並發癥幾率則相若。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副顧問醫生黃冠雄、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部門主管范瑜茵表示,手術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胸腔鏡微創消融術,患者需全身麻醉,胸腔鏡透過胸腔與左胸腔的四個微創切口,對左心房後壁進行消融,以及進行左心耳封堵術,手術需一至兩小時,患者術後平均四日可出院。第二階段是導管消融術,在第一階段完成後的4至8星期進行。范瑜茵說,患者在術後若情況穩定,有機會減少服用薄血藥。
9病人完成治療 心律全部復常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副部門主管陳泰良表示,港島西醫院聯網於3月完成首例混合消融術起,共接收11名病人,平均心房顫動持續時間為6.6年,完成兩階段的9名病人全部回復正常心律。混合消融術因不需開胸,亦不需用心肺機,可在微創下完成,風險較低,不屬於復雜手術。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