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受到上月世紀暴雨影響,全港多處地方出現山泥傾瀉。圖為石澳道山泥傾瀉情況。下圖:吳宏偉表示,位於科大的全球最先進、最大的巖土工程離心機,可以模擬斜坡、隧道和填海工程等情況。
9月7日,本港經歷瞭世紀暴雨,天文臺錄得百年一遇的降雨量,多區嚴重水浸,更引發多處發生嚴重山泥傾瀉,道路中斷,交通大亂……
香港的斜坡維護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廣受稱贊,這次因何多處發生山泥傾瀉?有沒有方法可防治?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災害?
“出事的天然斜坡,已有新技術防護,未來預報時間也會大大提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團隊正在運用世界上最大的山地災害重大實驗裝置,破解本港此次山泥傾瀉成因,初步結論與頻密極端氣候密切相關。\大公報記者 蘇榮、湯嘉平(文) 盧剛昌(圖、視頻)
吳教授除瞭是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亦是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前任國際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會主席,是土力工程的權威專傢。
“氣候變化與山泥傾瀉有直接關系,導致香港這次降雨不均衡,例如9月7日那個24小時的降雨,港島東千年一遇強降雨,但並不遠的新界西部則是5年、20年一遇的降雨。”吳教授開門見山表示,極端天氣頻密,2003年大嶼山遭遇500年一遇的大雨,15年後筲箕灣竟然有千年一遇的大雨,“理論上講,這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是極端氣候所致。”
治理天然斜坡 成本高難度大
吳教授介紹,1977年香港的土地工程署成立後,主要責任就是治理斜坡,幾十年來治理得非常好,人造斜坡的問題基本解決,但天然斜坡仍是一大挑戰,原因是位置高,治理成本高、難度大。他表示,這次筲箕灣塌山泥就是天然斜坡,分上下兩截,下面的治理瞭,上面的斜坡有30層樓高,暫時無能力治理,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並未列入最優先治理范圍。
據吳教授所知,目前特區政府將3000個天然斜坡列入高危名單。“我建議分兩階段治理,短時間內進行一次檢查,對更加危險的,實施臨時搶險措施,例如進行軟性的防護系統,暫時頂住先!”
“這次石澳也有這個問題。那條路當時政府限制通行,因為上面有很高的儲水區。斜坡面流的水很快,但入到斜坡裡面需要一兩天,第二次落大雨,從上面滲下來,形成塌山泥。”吳教授說。
護土墻排水暢順 不代表安全
遇到山泥傾瀉,大傢如何自保?吳教授說,“這正是我們團隊這幾年研究的問題,希望早預報,讓市民有更多的逃生時間。現在有信心做到提前3小時雨水預測,希望做到6小時預測;另外,希望更精準,不是港島這麼大范圍,而是預測到筲箕灣等社區的降雨。”
吳教授認為,對於市民來說,下雨時遇到護土墻,不論有沒有排水或者是否排黃泥水,最重要的是盡快遠離斜坡!他表示,排水孔有水出表示排水暢順,但不代表安全;有黃泥水出也不代表不安全,最可怕的是沒水出,說明排水孔堵塞瞭,“不要以為沒水出是安全的呀!”
香港創科得到政府重視,吳教授強調政府與科研二者之間還要繼續緊密合作,例如這次山泥傾瀉說明這方面仍要加油,研究如何對付500年一遇、1000年一遇的極端降雨,要能夠預測到會否塌山泥,如何防止?“現在全世界都沒有對付500年一遇極端降雨的規范標準,但香港15年之內已經發生瞭兩次!這需要我們加緊研究辦法。”他說土木工程署、天文臺以及大學都在研究,而且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AI)協助研究,這些不同機構之間是相互合作的模式。
事實上,科大吳宏偉團隊的有關研究成果,有一些已經被政府采用。例如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間,全港有6000個人工的松散的斜坡,通過大學與土木工程署的合作,形成瞭全球第一個用於治理的規范標準,這個規范用到現在,效果很好。“人造斜坡問題基本解決瞭,現在面臨天然斜坡的挑戰,需要繼續加強合作面對。”
首創模擬極端氣候研究平臺
香港擁有吳宏偉這樣國際一流的斜坡治理專傢,也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研究斜坡治理的設備。在科大,吳教授帶領大公報記者參觀瞭全球最先進、最大的巖土工程離心機,可以模擬斜坡、隧道和填海工程等,例如用於斜坡研究,模擬100米的斜坡,隻要令這個機器轉動產生離心力,用一米的斜坡就可以模擬到瞭。
吳教授介紹說,這個設備可以做大量的重復實驗,研究不同斜度、不同巖土的特質,省錢省力。
另外,科大還發明瞭全球第一個可以模擬極端氣候的研究平臺,放到這個離心機做模擬實驗,可以模擬極端氣象,例如極端降雨、溫度上升、濕度改變等,都可在這個離心機模擬出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