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推動夜經濟,特區政府在灣仔、觀塘、堅尼地城舉辦市集,透過“香港夜繽紛”活動,帶動夜經濟。三個市集在中秋、國慶前陸續啟市。

  盡管個別市集啟市初期,曾出現“甩漏”,但整體運作順暢,在中秋及國慶兩個大節日熱鬧氣氛帶動下,市民對市集反應正面,旅客亦好評如潮。節慶日過去後,市集的氣氛及消費額能否延續,全賴各攤檔主經營手法。

  如果寄望“香港夜繽紛”活動提振整體經濟,並不現實,市集攤檔售賣的產品及小食,基本屬低消費,市集一晚營業額多少?主辦機構心中有數,夜經濟在香港GDP占比更是微不足道。

  事實上,推動“香港夜繽紛”活動,目的是改變市民持續三年疫情形成的“宅經濟”習慣及消費心態,在社會形成正向氛圍,大傢齊消費撐經濟。

  至於全港18區應否開設市集問題,其實,各區各有自身特色,不能硬將灣仔海濱夜市的模式硬搬到元朗。深受深度遊旅客歡迎的元朗、大埔及西貢,各自有各地區不可覆製的特點。推動各區夜經濟不能靠一道板斧,如何令旅客玩得開心、玩得廉宜、玩得有新鮮感,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議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