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開設針對資優小學生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文化創新應用”課程,依靠文字、圖像和聲音三方面的可重塑性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團隊選擇瞭包含正向價值的中國歷史故事,如孔融讓梨;亦選擇瞭神話地理志《山海經》,給學生足夠的想像空間。

  項目負責人司徒穎權介紹,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重塑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主要依靠文字、圖像和聲音三方面的可重塑性來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

  因此,在選擇用於教學的中國傳統故事時,主要選擇瞭比較有代表性和有教育意義的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例如孔融讓梨、誇父逐日、牛郎織女等。一方面,這些故事傢喻戶曉,比較適合用於教學;另一方面,這些故事蘊含瞭很多正向價值,希望讓學生們多學一些知識,加深他們對正向思維、正向價值的認識。

  《山海經》給學生足夠想像空間

  而課程還別出心裁地選擇瞭中國古代神話地理志《山海經》作為重塑的內容,《山海經》包含豐富的幻想元素,可能有些同學對這方面更感興趣。《山海經》涉及大量的人物、動物和植物等,司徒穎權表示,可以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圖像處理方面有很多創作的空間。“培養創新思維,就是要給學生一些空間去發揮他們的想像。”\大公報記者魏溶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