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環球時報記者 陳青青】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執意排放福島核污染水。香港特區政府決定,24日起禁止源自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本港。同一天,澳門針對日本相關地區的禁令也生效。
23日,特區政府刊憲更改《食物安全條例》的《食物安全命令》,日本東京、福島、茨城、宮城、千葉、群馬、栃木、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於24日或之後收獲、制造、加工或包裝的活生、冷凍、冷藏、幹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海鹽,以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一律禁止輸入香港,違規者可被處第六級罰款(10萬港元)及監禁12個月。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23日批評稱,日本政府的做法不負責任,將風險轉嫁他人,且第三方監察不足,透明度成疑。此外,排海過程長達30年,日本政府難以確保過程中不會出問題;一旦其他都縣的水產發生明顯問題,香港便會考慮再擴大禁令。
香港是日本第二大農產品和水產品出口市場,僅次於內地。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去年香港從日本進口貨值超過120億港元,是日本肉類、雞蛋、米、方便面、鮮果等30種食品的最大海外市場。其中在水產方面,香港位列日本金槍魚、蝦、蟹、魚翅的輸出地前三,是多款加工海產品如扇貝、鮑魚、海參的主要出口市場。不過,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2022年香港從日本進口的貨物中,超過八成為轉口貨,僅約17%流向本地市場。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董、日式餐廳負責人陳強表示,有關都縣的水產占餐廳貨源約一成,可從其他地方進口,對日常運作不會有太大影響,最受影響的是市民的信心。香港市民朱傢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選購時,他會謹慎避開產自日本,或在日本加工或包裝的食材。他認為,在輻射陰霾籠罩下,日本的水果、乳類制品、白米、海鮮等已有食品安全隱患,未必適合人類食用,很多消費者都會避而遠之。相比之下,內地的食材更安全可靠、性價比高,可以填補日本食材的空缺。例如,黑龍江五常大米口感豐富,營養價值高,可替代日本白米,作為日式食品如壽的原料;湖北雞蛋蛋香濃鬱,是各大餐廳和糕餅店替補日本雞蛋的上佳選擇;甘肅、寧夏和貴州也盛產各種蔬菜菇類,可以完全取代日本出產的同類型農產品。
23日,香港漁民代表等多個團體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請願,在現場高呼“亂排核水,不負責任”“日方亂排核水,禍害全球人民”等口號,強烈抗議日本政府與國際為敵,排放核污染水禍害全球。香港漁民互助社主席楊上進表示,對於日本無恥行為強烈反對,日本如此不負責任的行為將影響幾代人的生計。民建聯多名成員也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抗議日本政府傾倒核污染水,要求其展現作為國際社會一員應有的責任和擔當,盡快取消相關排放計劃。
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稱,“覆水難收,我們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的災難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就必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有港媒23日評論稱,海洋是全人類的公共財產,不是日本的垃圾場,不能任由日方傾倒核污染水。然而,日方對此置若罔聞,處心積慮營造排放安全無害的假象,謊言一個接著一個,以鄰為壑,誠信破產。此舉對海洋生態、食物鏈、人類健康的影響將長達數百年,日本首當其沖,其漁業、農牧業等都將受到重大打擊。香港特區政府禁止進口日本有關都縣水產後,要繼續嚴密監察海水及所有日本進口產品,堅決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