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大仙祠去年的華服園遊會活動,吸引不少市民穿上華服到場“打卡”。

  今日是農歷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又稱七姐誕、乞巧節。嗇色園黃大仙祠今夜舉行園遊晚會,歡迎市民穿著華服出席,現場設有免費刺繡工作坊,並制作一座鵲橋,讓市民特別是情侶到場“打卡”。

  七夕是華人最重視的中式情人節,本港不少民眾保留拜七姐的習俗,例如坪洲仙姐廟,仍保留向七姐祈福的習俗。有遊客認為,多舉辦中國傳統文化活動,有助提升香港旅遊城市的吸引力。\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七夕源自民間傳說,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於農歷七月初七的故事,織女在七仙女中排行第七,故亦稱為七姐,七夕又被稱為七姐誕。

  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去年黃大仙祠舉辦的七姐誕活動,吸引不少年輕人身著華服入場,刺繡工作坊的體驗,也深受市民歡迎。

  刺繡工作坊體驗工藝

  黃大仙祠將於今晚六時至九時半舉行“七姐寶誕暨園遊晚會”,活動包括傳統手藝工作坊、七夕歷史介紹、即影即有攤位及七姐盆展示區等,與市民共慶佳節,祠內各處亦有燈飾佈置,歡迎公眾人士身穿華服前來拍照打卡,感受七夕氣氛。

  “透過穿華服、園遊會、工作坊等,讓年輕人切身感受魅力,同時讓市民及遊客,感受傳統中國習俗。”李耀輝預料,隨著疫後社會復常,將有更多市民甚至遊客,參與傳統手藝的體驗。

  本港不少民眾保留拜七姐的習俗,例如坪洲仙姐廟,街坊信眾以各種水果、胭脂水粉、七姐盆、七姐衣及七姐秧等,向七姐祈福,信眾會在上香後於廟內挑選聖物,再於廟前擲筊杯一次,詢問七姐的許可;若擲筊結果為聖杯,則意味七姐答允,信眾便可取得心儀的聖物;若擲筊結果為七姐沒有答應,則可改投其他聖物,按照傳統,投得聖物者,次年須以同樣的物品還神,讓信眾重新競投。

  西方旅客愛看傳統儀式

  來自西班牙的遊客Pablo表示,對七姐誕習俗深感興趣,雖然他並不瞭解七姐誕的典故,亦不瞭解儀式的含義,但仍然希望親臨現場,看看傳統儀式。

  由湖南訪港的旅客張小姐認為,隨著時代不同,很多傳統文化活動日漸式微,令人感到惋惜,“希望社會能夠更多註重保護傳統文化,如果一個城市的發展,沒有為傳統文化留點空間,最後所有的城市都會大同小異,毫無魅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