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16日電 (記者 韓星童)疫後全球政經格局風雲變幻,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轉變思維,帶領這座城市“變中求進”,對內加快融入國傢發展大局,對外則積極擴容國際“朋友圈”,力爭為港謀求發展新方向、新機遇,激發無限“興”動能。
“全球經濟衰退,消費及投資不足,不少國傢債務繁重,加之中西方之間的政治和經濟摩擦、全球供應鏈重組等”,在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看來,這些均構成大局之“變”。他認為,這種時候更需要特區政府采取更積極進取的措施,敢於突破條條框框,運用新方法、新思維,推動香港發展。
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的保障下,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的香港,得以走出泥沼,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對於上述內部之“變”,劉兆佳說,這為香港提供瞭良好發展基礎,營造瞭穩定的政治格局,讓特區政府得以加速推行在過往寸步難行、但對發展有利的政策,特別是在推動新產業發展,以及強化特區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參與程度和力度方面。
特區政府同樣意識到內外變局之中的發展機遇,並展現出以創新思維謀求發展的決心。早前,行政長官李傢超就曾提到,要激發“香港號”列車的發展動能,就必須主動對接國傢發展戰略,融入國傢發展大局,同時擴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系,對區域和國際多邊合作作出貢獻,在國際舞臺上善用話語權,講好香港故事。
過去一年,隨著全面“通關”,李傢超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密集到訪內地,展開多個主題的訪問行程,恢復且強化與內地各省市的聯系,足跡不再像以往限於北京或廣東。顯然,特區政府深諳,要駕馭世界“變數”並將其轉變為香港“著數”,應乘著國傢發展的東風及“一國兩制”優勢。為瞭更好地利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傢發展所需,特區政府還在去年底成立“融入國傢發展大局督導組”,宏觀推進和督導相關工作。
推動香港以更積極的姿態重返國際舞臺,則是特區政府所做的另一重努力,更將拓展國際網絡的重點更多放在瞭發展中國傢及地區,這一點從今年李傢超的外訪行程便可窺見。
今年2月,李傢超率團訪問中東,完成瞭一次友誼、推廣香港優勢和開拓商機之旅。7月,李傢超又率團訪問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這次外訪共簽署33項合作文件,是歷次訪問中最多,涵蓋商貿、金融、創新科技等多個領域。在這些外訪行程裡,李傢超積極接觸當地商界、參觀企業,推介香港的機遇,配合特區政府各項政策,努力地“搶人才”“搶企業”。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鄧飛樂見特區政府轉變思維,積極開拓新市場,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傢、東南亞等地區尋找商機。
劉兆佳亦認同這一新的戰略視角,他強調“變局”之下,香港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拓展國際經濟活動空間,尋找多樣性的發展機遇,爭取利用自身優勢,在由中國主導的區域經濟合作網絡裡,擔當更多中心角色,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
劉兆佳建議特區政府加大力度全面鞏固、跟進外訪所取得的合作意向和簽署的協議,適當動員商界和民間力量、資源,將這些意向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成果。
鄧飛補充說,香港也需擴大國際化優勢,積極爭取加入各類國際性、區域性組織,“這也是為貢獻國傢所需,而應保持的香港所長”。(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