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東縱港九獨立大隊為香港抗日作出極大貢獻,這段歷史後人不能忘記。圖為大隊行軍情形,約攝於1945年。(中)香港海防博物館內有常設主題“香港海防故事”,當中就包括香港抗日的歷史。\大公報記者吳俊宏攝;(右)不少傢長帶同子女到博物館親子遊,傳承愛國、衛國的歷史故事。 大公報記者吳俊宏攝

  “寓教於遊,更有體驗感”!暑假期間,有不少傢庭會選擇文化旅遊,博物館是熱門選擇。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有抗戰主題展覽的香港海防博物館,發現大批傢長帶同小朋友前來參觀,更有喜歡軍事歷史的少年主動要求母親一起前來,追尋東江縱隊抗日足跡。

  香港海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梁明穎說,專題展覽通過觸摸歷史脈搏,融入沉浸互動,使遊客成為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應為紅色旅遊塑形、鑄魂,促進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今天,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78周年。在香港海防博物館“抗日遊擊隊與敵後活動”展覽廳中,黃色聚光燈下,透過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文字,昔日戰火紛飛的情景再現眼前。顧女士在此為她孩子Max和Alex講解東江縱隊如何在戰鬥中擊斃寇首的故事,講解生動,引人入勝,吸引記者聽瞭好一會兒。

  “博物館的展覽非常有意義,可讓大傢深入瞭解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和抗日歷史,我也會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小孩聽。”顧女士說想借著旅遊的方式,帶孩子走訪紅色足跡,認識革命先烈的事跡,讓他們倍加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Alex說:“對這裡的大炮和武器很感興趣,很想知道它們的功能!”

  在展廳內,13歲的嶽昀朗被眼前的一幕幕所感染著。他跟記者說,他主動要求媽媽帶他來海防博物館,因為他喜歡玩模型,傢裡有一輛彗星坦克的模型,當他知道博物館也有彗星坦克時,就想前來一睹真容。此外,他一直都有瞭解抗日的故事,但他卻是第一次瞭解香港各界市民怎樣透過生產軍需品、籌款及救濟等方式支援抗日戰事;港九獨立大隊奮力抗擊侵略者,迎來最後勝利。“這些革命先烈真的太偉大瞭,我會加倍珍惜,努力讀書,爭取也能為國傢貢獻一點力量。”

  突出體驗感 令歷史“活”起來

  “希望做到寓教於遊,令歷史‘活’起來。”香港海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梁明穎說,博物館去年11月完成大型更新工程重新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開館至今大概有15萬人次前來參觀。她指出,博物館一直通過觸摸歷史脈搏,追尋先輩足跡,讓參觀者獲得更加直觀的體驗,引發更深層次的感觸;突出“體驗感”,融入沉浸互動,包括觀賞電影的節選,使遊客成為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希望有更多年輕一輩瞭解香港歷史,重視抗日戰爭這段歷史,提升對國傢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如何讓紅色旅遊進一步“活”起來?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出,紅色旅遊,是“紅色”與“旅遊”互相結合,“旅遊”是外在形式,“紅色教育”是內在的靈魂。“紅色旅遊”既要塑形,更要鑄魂。他希望能夠植入紅色基因,打造旅遊品牌。特區政府應為香港設計三至四條各具特色的愛國教育路線,並建立有主題特色的展覽館,再配合科技VR、AR等情景模式的設計,以及相關文創產品等,讓香港青少年可以有系統地認識愛國教育。

  議員:讓紅色文化融入紅色旅遊

  海防博物館是由逾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臺改建而成。“香港有不少戰前炮臺,可以善用這些資源打造文化遊。”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提出許多紅色旅遊主題設計思考,例如,炮臺是大灣區特有的歷史文化標志和國傢海防符號,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特區政府可結合海防博物館及大灣區其他城市海防遺跡,系統規劃海防教育旅遊路線,並與灣區內地城市合作,共同打造海防文化遊。

  在推動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各級部門帶頭,全社會也可以動員起來,“真正做到讓紅色文化融入紅色旅遊中,為紅色旅遊塑形、鑄魂,促進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姚柏良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