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早產嬰醫療事故令人關註輸註藥物的程序問題,有深切治療專科醫生認為,為病人輸註藥物並非特別復雜的程序,若有任何異常情況,理應即時發現。有關註病人組織認為,儀器發出警報的時間過慢,情況並不理想,近年護士流失率高,但不應將所有事故歸咎於人手不足。

  深切治療專科醫生李衛全表示,為病人輸註藥物一般是由一名護士專責處理,甚少需要再多一名護士把關,每名深切治療部病人也有一名護士專門負責有關工作,特別是剛開始藥物輸註,負責護士理應要監察病人的血壓、心跳等,當出現異常情況,理應及時發現及匯報。

  至於儀器在事發後相隔50分鍾才發出警報,李衛全相信,視乎藥物劑量和輸註速度,因早產嬰兒一般需要的藥物劑量太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累積至特定的壓力水平,觸發警報。

  病人組織:不應歸咎人手不足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儀器發出警報的時間過慢,情況並不理想,建議醫管局調查事故時,應檢視相關醫療儀器的運作,盡量縮短異常情況的警報時間,讓醫護人員能及早發現問題。

  彭鴻昌稱,現時的指引沒有列明醫護人員在更換輸註藥物後,必須核實有否開啟輸註管活栓,認同有改善空間。至於外界討論事故是否涉及人手問題,他坦言近年護士流失率高,空缺率達10%,但確保藥物有否成功輸註是醫療常識,就算沒有相關指引和覆核程序,負責的護士也應小心處理,不應將所有事故歸咎於人手不足。

  大公報記者賴振雄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