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關註病人權益的團體指出,本港等候器官捐贈的人數眾多,輪候時間長,支持透過跨境器官移植,讓患者有更大的生存希望。右圖:《大公報》去年報道首宗內地器官送港移植個案,一名香港女嬰成功換心,報道引起廣泛關註。

  本港去年底完成首宗內地器官“過河”移植,令重癥小女嬰獲得重生機會。特區政府正與內地探討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惟近日有人在網上肆意貶損相關機制積極意義,更有人重復取消無效的器官捐贈登記。

  醫務衛生局昨日指出,近五個月共有5785個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申請,但當中逾半數,即2905人從未登記,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政府批評有關行徑極為不負責任並予以譴責。

  有病人團體呼籲,勿因地域、政治等原因影響器官捐贈“延續生命”的本質,強調跨境器官移植為輪候器官的病人帶來更多希望。\大公報記者 邵穎

  器官捐贈能為危殆的患者帶來更大生機,截至今年三月底,本港有逾2900人正輪候器官移植。不過,近日互聯網上有少數人歪曲器官捐贈的利他奉獻精神,宣揚登記器官捐贈者應審視受惠者身份,甚至呼籲他人取消器官捐贈登記;而近期到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網站取消登記的數字出現不尋常情況。

  2月取消登記無效達74%

  政府表示,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的申請,遠較過去數字為高,但其中超過一半是根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復取消的無效取消申請,單計2月份無效取消登記比率更高達74%。當局不排除是少數人意圖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以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批評有關行徑極為不負責任並予以譴責。

  中央名冊自2008年設立以來,登記人數一直持續增長,由2009年的約4.5萬人增至現時超過35萬人,反映器官捐贈受廣大市民支持。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去年12月至今年4月錄得5091宗新登記,比淨取消的2880宗多出77%。醫衛局呼籲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挽救生命的大愛行為,不要為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挑動而破壞本港多年建立、得來不易的器官捐贈氛圍。  

  跨境器官移植造福病人

   關註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本港等候器官捐贈的人數眾多,而器官輪候時間長,“很多時病人未必等得到,尤其是一些輪候肝臟的病人,因為初期病征不明顯,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透過跨境器官移植,能令相關的患者有更大的希望生存。

  彭鴻昌續指,跨境器官移植並非新事物,過往本港便有先例,現時隻是正在把這一制度進一步明確化。他說,器官捐贈的核心價值是拯救生命、延續生命,隻要兩地的醫療水平能配合到便不存在問題,希望任何人無論持有何種政治立場,或是因為其他地域原因而慫慂他人取消登記。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呼籲市民選擇器官捐贈,指器官捐贈的初衷是拯救生命,而決定遺體捐贈,有時甚至能拯救數人的生命。若能實現跨境器官移植,能令患者有更大的機會延續生命。他以大灣區為例,人口基數是本港700多萬人口基數的數倍,無疑有更大的希望匹配到合適器官。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