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動脈瘤是一種典型的血管畸形,破裂後可能誘發嚴重的內出血,成為高度致命的疾病,在某些身體部位的死亡率高達40%。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工程學院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開發瞭“自黏微凝膠集群”,可防止動脈瘤持續膨脹以至破裂,成為嶄新的栓塞治療策略。這項研究已在著名的國際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研究團隊設計的微型機械人平臺突破瞭動脈瘤在血流高速流動下難被完全填充的瓶頸,因微型機械人的每個構件為一個微型球體,每個球體由pH響應型自癒水凝膠基質、磁性納米粒子和造影摻雜物組成。在導管的協助和在實時圖像引導下,大量微凝膠被置入並集中到動脈瘤囊中。當加入酸性溶液時,微凝膠之間的自黏機制被激活,將它們焊接成一個整體,填充動脈瘤。同時,是次發明也適用於其他器官的非入侵性栓塞治療,以控制出血。
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表示,團隊將繼續進行對微型和納米機械人的研發,以更好地控制體內成像和遙距控制;亦期待進行醫療微型機械人的轉化研究,早日應用到病人身上。
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餘俊豪亦指出,醫學和工程學之間的合作不但解決臨床問題,同時制定可行的生物相容性概念,亦驗證其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磁場和圖像引導的微型機械人在血管介入治療領域有進一步發展和巨大的應用潛力。
研究團隊正通過動物實驗促進微型機械人栓塞治療的發展,並進一步進行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評估。團隊亦展望,新型栓塞療法可發展為各種動脈瘤相關疾病的非侵入性方法,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和個人化的治療。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