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上周二成功发射。右图:中大校园内香港唯一的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昨日开放予传媒参观。中大透露,计划明年发射另一颗光学卫星。\大公报记者华梦晴摄
香港中文大学与国家航天局合作研发的“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上周二(24日)在山东烟台成功发射并进入太空轨道。
这是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也是首颗由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港中大直接参与设计、研发及数据接收的对地监测卫星,将应用于灾害普查、数字孪生、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应用场景。中大研发团队透露,计划于明年发射另一颗光学卫星,以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大公报记者 华梦晴
据悉,“香港青年科创号”实验卫星由概念、研发至发射,历时两年,是香港首颗由中大直接参与设计、研发及数据应用的对地监测卫星,将聚焦探测香港及大湾区附近一带环境及地理资讯。
成功建设“一条龙”研究
卫星作为中大卫星星座首发实验星,是全球首颗人工智能(AI)大模型科学卫星,搭载“亚米级”高分辨光学遥感相机(照片解像度精确至一米以内)和高性能算力载荷,实现高解析度对地遥感观测、数据在轨智能处理以及星上大模型在轨部署等核心功能。中大校长段崇智表示,该卫星能在香港、大湾区及全球提升的灾害管理、智慧城市、碳中和、低空经济等领域有所贡献。
段崇智表示,今次发射实现了三项突破,包括在新质产业链方面,从设计、卫星探测、数据应用、分析内容、提供规划策略,成功建设了“一条龙”研究;建立了新质大数据,能从太空观测地面,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三维模型、气候变化等;发展新质智慧城市,利用AI分析所得数据将用于数位孪生建设、智慧防灾、低空经济,令城市规划工作更精准、广泛。
中大卫星星座首席科学家关美宝教授表示,“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每七日会经过香港一次,进行观测及收集卫星影像数据,团队再进行大数据分析,所得结果能用于预测灾害、土木工程等范畴。
近两年本港比以往更多见黑雨,天文台于本月7日发出黑色暴雨警告,关美宝提到,团队当日利用了国家的高分数据,提供数据予天文台及渠务署,支援他们的工作。发射卫星后,团队开展一系列的发射和数据收集,将应用在智慧城市的设计和发展上,并透过卫星长期收集数据观察趋势,以及气候的变量,期望未来可应用在救灾及预测暴雨上。
明年拟发射另一光学卫星
关美宝介绍卫星星座计划,由两颗光学卫星、一颗SAR卫星、一颗碳中和卫星和X个不同用户组成。她透露计划于明年发射另一颗光学卫星,以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关美宝指出,中大卫星成功发射,不但实现了重要突破,亦增加了大数据分析专才的市场需求,为全国智慧城市提供资讯服务。此外,中大与中大(深圳)于2024年联合推出航天科学与地球资讯学及X双主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前沿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机会。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