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旧地图城市历奇 深水埗寻心水宝
深水埗区人口超过43万,是香港最早期的工商业中心之一,现已转型为商业及物流中心,新旧交融,既有市集文化、也有旧城风貌。区内多有文青小店Cafe进驻,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旧式骑楼建筑既是深水埗区的标记,也是香港历史的见证……
深水埗是很有趣的地方,不论年纪,总能在这里找到乐趣。要找模型玩意,可以去福荣街;想找钮扣花边等衣饰配件,可到基隆街、汝州街、南昌街;需要电子零件、数码产品吗?大可在鸭寮街、钦州街寻宝。穿梭在这样多元化的社区,眼花缭乱,应从哪里开始探索?大公生活频道“旧地图城市历奇EP4深水埗”,我们跟着40年前的地图游走深水埗,寻找“心水宝”。\大公报记者 陈淑莹(文、图、视频)
1 深水埗码头
在九龙半岛西岸,曾经有多个设有航线来往中环的码头:大角咀码头、美孚码头等。随着海底隧道通车、地铁通车,以及西九龙的多次填海,这些码头已逐一消失。而在这份旧地图上,仍可见深水埗码头。
第一代深水埗码头在1924年启用,位于通州街与北河街交界,即通州街临时街市现址。1977年,政府在钦州街对开海面进行填海工程,填取土地兴建南昌邨及搬迁深水埗码头。这份旧地图显示的深水埗码头便是新码头,在1978年6月25日启用,有说这是全港首个安装电动闸出口的码头。1979年新增深水埗来往澳门的渡轮服务(政府档案处图片),但航线在1989年11月1日便停航。而深水埗码头则在1992年6月1日关闭。
2 通州街曾经的海旁道路
这份80年代旧地图显示的通州街,仍然是深水埗的沿海街道。小编来到上址,这里已变成从填海而来的大片土地,附近是南昌邨、通州街天桥等,而在通州街天桥下,还有通州街临时街市。深水埗曾是香港纺织工业的心脏地带,今时今日仍然是购买饰物及布料的热门地方。1978年落成、俗称“棚仔”的钦州街临时小贩市场是区内著名布艺商贩集中地,去年2月迁入通州街临时街市的新布艺市场。小编游走其中,一卷卷的布疋排得比人还高,每家布贩的布疋款式也有不同,这些“布墙”也各有花款。
3 这份旧地图标示为“深水埗军营”的地方,部分已兴建成深水埗公园。
4 李郑屋汉墓
1955年,政府在李郑屋村夷平山地兴建徙置大厦时发现一座东汉古墓。古墓用砖砌成,由前、后、左、右四个墓室及一条羨道组成,形成十字形对称的布局。墓砖平均长40、阔20、厚5厘米,多为素面,亦有部分墓砖的侧面刻有或印有文字和花纹,文字有“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薛师”。墓中发现五十八件陪葬品,但墓内并没有发现人骨。1988年李郑屋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蹟,可永久保存。墓室不对外开放,但小编可透过装嵌在羨道门口的玻璃,窥探古墓的内貌。
5 无标记地区今日已成大商场
这份1983年的地图还没有看到西九龙中心这个大地标。西九龙中心在1994年落成,据说是全港第二座纯商场建筑(香港首座为九龙城广场)。商场其中特色是9楼的天龙过山车,全程254公尺,最高时速25公里,是当时全香港唯一的室内过山车。小编记得小时候逛商场,会听到过山车乘客在半空飞驰中此起彼落的欢呼声。天龙过山车在2003年停驶,但这些段鲜艳的车轨仍然盘据在商场8、9楼,成为怀旧打卡热点。
6 战前转角唐楼南昌大押
南昌押位于深水埗南昌街及汝州街交界,建于1920年,属全港为数不多的战前转角唐楼之一,在2010年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其前身为当舖“同安大押”,其后被“典当业大王”高可宁购入,并于1950年改称南昌押后沿用至今。两面“蝠鼠吊金钱”霓虹招牌高挂当舖逾70年,是深水埗著名地标之一。因违反《建筑物条例》,2023年3月拆卸。现时“南昌押”已换上新霓虹招牌,样式与旧招牌无异,尺寸缩至符合屋宇署要求的大小。
7 昔日临时排档
图为1986年的南昌街小贩市场(政府档案处图片),遍布密密麻麻的僭建物。南昌街中央位置,本来是一条明渠,被覆盖后,1960年集结成小贩市场,两旁设有行车道。1961年6月后,摊档开始将档位非法扩展。政府在1986年7月6日清拆这些非法僭建物,以闢出地方发展休憩场地。
8 快看大公生活频道新片,齐齐寻找这个可俯瞰深水埗的秘境。
看老一辈眼中的深水埗
深水埗近年有不少文青小店进驻,吸引年轻一代造访,对他们而言,这里就是文青和“潮人”的聚脚点。那对于一些老香港人呢?深水埗又是怎样的地方?
作家辛年在深水埗成长,对这里充满感情,现在仍不时回去逛逛,缅怀过往生活的点滴。他在《我成长的地方:深水埗李郑屋》一文中提及以前在东沙岛街即现在的乐年花园有个旧书档,他唸初中时经常“打书钉”,但女档主从不干涉,间中他也买一两本,一毫子便可买一本(一碗粥也是相同价钱)!辛年少时住在李郑屋山边一条叫“太平里”的村落,该处没有水电,要到附近的李郑屋徙置区公共水喉取水,他常与村内小朋友捉金丝猫、到山溪戏水,又会玩一种叫“掟唛(通常为牛奶罐)”的游戏,想知什么是“掟唛”,以及太平里村民如何和谐相处?即扫图内QR code去《点读》平台阅读全文。
除了深水埗,《点读》也不时介绍其他社区,例如作者鲁金在《香港中区街道故事》拆解“长命斜”的由来、游欣妮老师在《文学地图》做导游,透过文字带你漫步欣赏香港。
深水莆?步?埗?
深水埗古称“深水莆”,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新安县志》。“深水”是指此地与毗邻的长沙湾海床相对为深。“莆”是古书上的一种水草。
深水步(埗)的地名,可以指该地区早期的一个码头。“步”,指靠近水的地方。“埗”读音同“步”,意同“埠”,意义引申为水边停船处,即码头。虽然至今未发现深水埗的码头设立的确实年代,但查考清同治七年(1868)的Kowloon and Hong Kong showing Customs and search stations,已载有“深水步汛”,为当时清政府环绕港岛设立的税所之一,向来往船只的鸦片、商品征税,并设有小码头,故名“深水步”。清同治九年(1870)《广东图说》卷十三的〈新安县图〉也出现了接近今日写法的“深水步”,故相信深水埗码头的出现,当不晚于1870年代。
小知识/深水埗街名由来
鸭寮街
•十八世纪晚期,深水埗的村民在草寮里大量饲养鸭子以作批发售卖,卖得成行成市,于是以此为“鸭寮街”命名。1930年代起,鸭寮街是个贩售二手货物的街道,到1980年代起便开始改为贩售电子零件、电讯和数码产品为主,亦有其他二手货品诸如电器、图书和唱片。
元州街
•“圆州”原本是深水埗对开海上的一个岛屿,后来经填海发展而消失,便借其谐音命名“元州街”。
北河街、汝州街、南昌街
•深水埗有不少街道以中国地方名命名,像位于湖北的“北河”、位于河南的“汝州”、位于江西的“南昌”等。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